○○一小鹿
近日,湖南长沙一名年轻女子不幸被高空坠物夺去生命,初步判断系建筑物外墙脱落所致。这绝非个例,它像一记沉重的警钟,在我们每个人头顶敲响——高空坠物隐患就在身边,不容忽视!我市部分“老龄化”楼房,同样面临外墙老化松动等风险(详见本报8月8日07版《如何将事后处置变为事前预防?》)。与其在悲剧发生后追悔莫及,不如早早行动“治未病”。
高空坠物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自然脱落、坠落;二是人为的高空抛物(坠物)。现重点谈谈前者。以外墙脱落为例,其原因复杂:早期可能受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环境等影响埋下“病根”;更关键在于后期,如日常巡查流于形式、维护保养不到位不及时,将小问题拖成大隐患。
高空坠物的危害不可轻视。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根据实验计算,一枚重30克的鸡蛋从4楼抛下,能将人头顶砸出一个包;从18楼抛下,能砸破人的头骨;从30楼抛下,冲击力足以致人死亡。这生命无法承受之重,一旦落下,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守护“头顶的安全”刻不容缓,必须把预防做在前头,把责任落到实处!
防范,贵在治早治小。日常排查绝不能走过场,而应积极采取智能化、常态化的预防性检测手段,如利用红外热成像仪精准探测空鼓,运用无人机进行高空巡检等,让高空坠物隐患无处遁形。杭州已立法要求建立“一墙一档”,明确物业服务人员安全检查、维护、修缮等管理责任,值得借鉴。针对维修资金问题,国家正在试点房屋体检、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同时,更应从源头“强筋健骨”,推行更严格的外墙材料选用与施工标准,让新楼盖得更结实、更安全。
责任,必须落实落细。相关部门应切实履职,既要加强高空坠物隐患日常排查整治,督促相关责任人、责任单位及时整改;也要及时出台清晰、管用的技术标准和防护指南,让基层巡查、维护保养有章可循。同时,加大公共区域监控设施的覆盖密度和清晰度,让高空坠物(尤其是人为抛物)能被精准溯源、依法追责,形成强大震慑力。普法宣传同样重要,要让更多人认识到高空坠物的危害性及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
安全,从我做起。每位市民都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公共安全的重要一环。我们要自觉养成文明生活习惯:定期检查自家的门窗、阳台护栏是否牢固,及时清理花盆、衣架等易被吹落的搁置物、悬挂物;教育孩子不在窗边嬉戏打闹,不攀爬窗台、阳台,不往窗外扔东西;出门在外,也要多留个心眼,注意观察周边环境,尽量避免在有老化松动迹象的建筑物外墙、广告牌下方行走。
防患于未然,需要各方各司其职、协同发力,才能牢牢织密高空坠物的防护网,让每个人都能安心行走在蓝天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