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耳科急症,也被称为“耳朵中风”。患者往往在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听力下降,可能伴随耳鸣、眩晕等症状。突发性耳聋发病急、病因复杂,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许多患者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不足,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通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损失高峰。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可分为轻度(听力损失26分贝至40分贝)、中度(听力损失41分贝至70分贝)、重度(听力损失71分贝至90分贝)和极重度(听力损失超过91分贝)。
突发性耳聋发病率约为5/10万至20/10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至60岁人群最为常见。近年来,因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等,年轻患者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突发性耳聋的诱因
尽管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临床研究表明,可能的诱因有——
1. 内耳微循环障碍:内耳的血供来自迷路动脉,这是终末动脉,几乎没有侧支循环。一旦发生血管痉挛、血栓或血液黏稠度增高,就会导致内耳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听力下降。
2. 病毒感染: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可能与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有关,病毒可能直接损伤听神经或内耳毛细胞。
3.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能导致内耳自身免疫性损伤。
4. 内耳膜迷路破裂:剧烈运动、用力擤鼻涕、潜水等可能导致内耳压力骤变,引发膜迷路破裂,使内外淋巴液混合,影响听力。
5. 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焦虑、熬夜、过度疲劳等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内耳供血。
6. 其他原因:噪声暴(如长期戴耳机、在高分贝环境中),药物耳毒性(如庆大霉素、顺铂等),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典型症状
患者通常有以下表现:突然发生、没有明显诱因的听力下降,多为单侧,少数为双侧;约70%患者伴随耳鸣,呈高频蝉鸣声或“嗡嗡”声;约30%至50%患者合并眩晕、恶心、呕吐;耳闷胀感,部分患者感觉耳朵像被堵住了。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如果同时出现面瘫、剧烈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需警惕听神经瘤或脑血管意外,需紧急就医。
纯音测听是诊断突发性耳聋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可明确听力损失程度和类型。必要时行头颅或内听道MRI,排除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
治疗方法
治疗时机至关重要,越早治疗,恢复希望越大。黄金治疗期为发病后7天内,超过1个月疗效显著下降。30%至60%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可自行恢复,但积极治疗能显著提高痊愈率。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首选用药,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听力损失严重的首选静脉注射,若单纯静脉用药效果欠佳,也可以鼓室内注射(仅限于中重度以上听力损失)。中度以下患者可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但若口服无效,需尽早改为全身用药。
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前列地尔等,可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内耳血液供应。
高压氧治疗是治疗的辅助手段,其原理是在高压氧环境下,提升血液中的氧分压,改善内耳缺氧状态;耳后神经阻滞治疗也有一定帮助。但上述两种方法需与药物治疗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都能提高内耳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从而降低发病风险。
2. 避免噪声暴露:日常生活中应减少去噪声大的场所,如酒吧、KTV等;在噪声环境工作时要佩戴耳罩等防护设备;戴耳机时控制音量,音量设置应低于最大音量的60%,戴耳机时长不超过60分钟。
3. 调节情绪与压力:减少焦虑,放松身心,学会合理宣泄情绪。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耳科急症,病因复杂,但早期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一旦发现听力突然下降,应在72小时内就医。
(柳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吴英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