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涉及肺部、气道以及相关的呼吸器官,其症状多样,从轻微的咳嗽到严重的呼吸困难都可能发生。咯血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呼吸系统症状,也是许多疾病中可能出现的严重症状。了解咯血的症状、原因及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什么是咯血
咯血是指喉部及喉部以下呼吸道和肺组织出血,血液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
小量咯血指每日咯血量小于100毫升;中等量咯血指每日咯血量在100毫升至300毫升;大量咯血指咯出满口血液或短时间内咯血不止,每日咯血量在500毫升以上,或一次咯血超过100毫升。咯血量的多少与病变严重程度并不完全一致,肺功能严重障碍或发生血块阻塞窒息时,即使少量咯血也可致命。
咯血的常见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是咯血的常见病因,不同疾病的咯血状态各不相同。肺结核患者常有痰中带血、咯血,支气管肺癌患者以咯血为首发症状。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和出血性疾病等所致的咯血,颜色多为鲜红;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所致的咯血为粉红色泡沫痰;铁锈色痰主要见于典型的肺炎球菌性肺炎,也可见于肺吸虫病和肺泡出血;砖红色胶冻痰见于典型的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咯血多为暗红色;肺梗死引起的咯血为黏稠暗红色痰。
咯血的治疗要点
1. 病因治疗。如病因明确,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全身性出血性疾病患者,可少量多次输血;肺结核引起的咯血,应进行抗结核治疗;肺炎或支气管扩张症引起的咯血,应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肺肿瘤所致的咯血,有手术适应证时应及时手术。
2. 对症处理。少量咯血如痰中带血,一般无须处理,适当减少活动量,注意休息即可;中等量咯血应卧床休息,采取正确卧位;大量咯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对精神紧张、恐惧不安者,必要时可给予少量镇静药,如地西泮或苯巴比妥肌内注射,或口服地西泮或艾司唑仑。对剧烈咳嗽者可给予可待因对症处理。年老体弱肺功能不全者,咯血时慎用镇咳药,以免抑制咳嗽反射和呼吸中枢,使血块不能咳出而窒息。
3. 止血治疗。视病情选用止血药、垂体后叶素及血管扩张药。可用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止血,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4. 治疗并发症。(1)窒息:窒息是咯血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应及早识别和抢救,抢救的重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纠正缺氧。(2)出血性休克:应迅速补充血容量(输液或输血),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但血压不宜升得太高,以免诱发或加重咯血。(3)肺不张或肺炎:因大量咯血,血块堵塞支气管,或因镇静药、镇咳药用量过大,妨碍支气管内分泌物或血液的排出,阻塞支气管且合并感染,导致肺不张或肺炎。一旦出现应鼓励患者咳嗽,并行体位引流,停用镇静药、镇咳药,应用祛痰药及解痉药,并适当应用抗生素,也可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吸出血块。
护理咯血患者的注意事项
1. 协助患者卧床休息,侧卧位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大量咯血患者避免搬动,绝对卧床休息。
2. 让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轻轻将血和痰液咳出,同时不要屏气,以免诱发喉头痉挛,使血液引流不畅形成血块,导致窒息。痰液黏稠无力咳出者,可经口鼻腔吸痰。
3. 观察患者咯血的颜色、性状、量及出血的速度,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尤其是血压、脉搏、呼吸;有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等窒息征象;有无阻塞性肺不张、肺部感染及休克等并发症的表现。
4. 饮食护理。大量咯血者应禁食,小量咯血停止后可进食少量温凉流质、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5. 及时清理血迹,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的心理,必要时适当应用镇静药。
6. 患者床旁备好急救器械和药品,如止血药、呼吸兴奋药、负压吸引装置、开口器、金属吸引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包等,随时做好窒息的抢救准备。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儿童呼吸病区 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