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锋
新学期的钟声在秋日的晨光中敲响,校园里洋溢着崭新的气息。从留言板上的郑重签名,到国旗下的庄严宣誓;从英雄故事的深情讲述,到成长目标的认真书写;从崭新的教学楼到AI赋能的智慧课堂,2025年秋季学期的第一天,我市各中小学以一场场有温度、有深度、有力量的“开学第一课”,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了蓬勃向上的精神动力。(相关报道详见本报2025年9月2日一版)
“开学第一课”构建了学习生活的心理分界,帮助学生实现从假期到学期的顺畅过渡。在市雀儿山路第二小学总部校区,孩子们沿着印有励志寄语的道路步入全新校园,在留言板上写下自己的愿望。这一行为不仅标志着空间的转换,更意味着身份的重新确认——他们不再是假期中自由嬉戏的孩童,而是背负期待与责任的学生。市第八中学七年级新生通过填写“成长目标”卡片,在自我评价与未来期许中完成了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心理蜕变。通过仪式实现心理蜕变,有效帮助学生收心静气、聚焦目标,为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开学第一课”成为价值观传递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在市柳邕路第二小学,一场以“铭记历史 传承抗战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将海娃、雨来、张嘎、潘冬子、王二小等少年英雄的故事带入课堂。这些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少年身影,穿越历史烟云,与今天的孩子们隔空对话。通过“五老”志愿者声情并茂的讲述与沉浸式的歌舞演绎,历史变得可感可触,爱国情怀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从而激发“争做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的内生动力。
此外,“开学第一课”还强化了集体认同与个人成长的联结。开学典礼上整齐摆放的课本、黑板上温暖的欢迎语、新生代表的发言,甚至广播操领操员的梦想——这些细节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归属感的成长共同体。而在市第八中学,新学期的第一课充满了奋斗的朝气。夺得国际数学竞赛总冠军的马骁飏,将赛场上的冷静与勇气转化为冲刺理想高中的动力;新生龚子骞则在军训的磨砺中收获友谊,立志加入广播站、分享热爱。当学生们在同一时刻聆听同一个故事、参与同一项活动、分享同一种期待时,他们不仅是个体学习者,更是集体中的一员。
“开学第一课”的意义,在于它既回望来路,也照亮前程。它用历史的厚重教会孩子珍惜与担当,用现实的温暖鼓励他们勇敢与坚持,用未来的图景激发他们探索与创造。当红色血脉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当个人梦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这一课不再是短暂的仪式,而成为伴随一生的精神底色。这正是教育最美的初心——在每一个细微之处,播种希望,启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