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
在大力宣传反诈,打击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的形势下,一些不法分子开始盯上了消防领域——从穿着类似消防员工作服在活动现场招摇撞骗,到打着消防部门旗号进入一些单位、企业,以宣传培训为名高价售卖各种消防器材,再到冒充消防人员通过电话要求企业高价订阅消防类书籍……骗子们的诈骗手段不断变化升级。
如何防范这类骗局?特殊领域应进行特殊宣传。有些单位、企业或个人可能不熟悉消防工作,如无法辨别正规的消防工作管理程序或消防人员身份等,这些信息差,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近期柳州1号App报道了一则案件:柳江区一家企业接到一通自称消防员的诈骗电话,员工信以为真,做好转账账单,好在企业负责人和消防部门及时核实,才没有让骗子得逞。消防、公安等部门应加大防范消防类诈骗的宣传,并深入各企业、学校、单位等开展面对面科普,通过充分宣传,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
对诈骗案件应该追查到底。5月,有一名穿着“消防协会”字样服装的男子在阳和工业新区六座村一带,以检查消防器材为由,向店铺兜售消防灭火器;8月,也有人冒充消防人员在胜利西路售卖灭火器。这类案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应加大追查力度,只有查处一批涉嫌冒充消防人员进行诈骗的不法分子,才能产生震慑作用,以减少类似案件的发生。
相关工作应透明公开。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一些群众对消防工作流程等不熟悉而进行诈骗。消防工作流程应尽量透明公开,让各领域和群众能够了解和掌握,进而防范诈骗。如消防检查或培训是如何开展的;上门检查的消防人员需持哪些证件、会提出哪些要求、会开具什么文书等;消防器材的采购如何进行,如何联系消防部门;还有进行检查的消防人员的名字、着装、证件等也可以向公众公开,让群众明明白白,也让不法分子无从下手。
希望相关部门重视这类诈骗案件,多管齐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障群众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