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蒋定嵩 吕杨眉
近日,有市民反映,位于柳东新区的正和城B区停车场的上层机械立体停车位从来就没使用过,现在已经变成“僵尸车位”了。记者走访发现,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我市多个小区和公共场所的机械立体停车库,近年来逐渐处于闲置甚至荒废状态。本来是利用有限空间停置更多车辆的好办法,机械立体停车位为何沦为“摆设”、陷入如此尴尬的局面?记者连日来进行了深入走访,发现机械立体停车位存在四大症结。
症结一:
小区入住率低,该类停车位刚需不强
近日,记者来到新柳大道102号的正和城B区高层地下停车场走访了解。这个停车场有两个双层机械立体停车库,有近百个停车位,但是使用率很低。一层停车位零星地停放了几辆汽车,上层机械立体停车位全部处于闲置状态,没有投入使用。
该停车场保安告诉记者,他在这里工作3年多了,就没见上层机械立体停车位停放过车辆。
居民张女士说,她入住正和城有五六年了,基本上没有使用过二层即上层机械立体停车位,一是担心自己的技术不行,二是也没看见二层停车位有人在管理、操作。
正和城B区物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是2024年5月正式进驻这里的。他们进驻以后才了解到,这里的机械立体停车库是原来楼盘的开发商建设的,从建设好就一直没有交付使用。具体什么原因,他们也不清楚。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机械立体停车库建成后就沦为了“摆设”呢?
随后,记者电话联系到正和城的开发商。该公司一名工作人员说,正和城B区地下停车场上层机械立体停车位没有投入使用,主要是因为该小区的入住率不是很高,地面的停车位已经能满足小区居民的停放需求。此外机械立体停车库的维护保养成本较高,而且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启用操作,也会增加用人成本,所以一直没有交付使用。
症结二:
维养成本过高,有的亏损
在城中区中山东路与罗池路交会处,竖立着一栋高耸的建筑,它就是罗池路立体停车场,目前该立体停车场已经停止使用(除地面停车位外)。
记者了解到,罗池路立体停车场于2004年建成,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地面可停20余辆车,立体停车楼可停100余辆车,当时在柳州属于高端停车设施,解决了部分停车难的民生问题。
罗池路立体停车场一楼的车库大门紧闭,车库外停着10多辆车。记者向看守停车场的一名保安询问,这座停车场停用多久了?保安说,已经停用五六年了。记者问,知道是什么原因停用的吗?保安说,不清楚,这要找停车场的管理方广西柳州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解。
广西柳州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罗池路立体停车场目前仅有地面20余个车位可以使用。立体停车楼要维修至正常使用状态,维修费预估为800万元左右。同时,立体停车场每年的运行监测和维保费用约20万元、人力资源成本约100万元。按原收费标准,2小时收6元,超过2小时后每小时加收2元,已经入不敷出。由于罗池路立体停车场长期处于亏损运营状态,已不能发挥当初既定的改善民生作用,因此,迫不得已从2020年开始停止使用。
症结三:
设计不合理,容易出故障
在阳光100地下停车场负二层,记者看到,机械立体停车位下层停着不少车辆,而上层车位基本上是闲置的状态。
车主周女士说,这里的机械立体停车位都是多年前建的,设备老旧,车位设计得有点窄小,每次停进去,都要非常小心,稍有偏差就容易剐碰到轮圈或者后视镜。
另一名车主则表示,以前停过上层车位,后来取车时系统操作出现故障,折腾了不少时间才下到地面。此外,停车前还要看清楚上层车位的承重吨位、宽度和高度数据等,这对于赶时间的人来说,不是很方便。
据了解,机械立体停车库标准出自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它规定了机械立体停车库的停车位最小尺寸。其中,大型车的尺寸为长5米、宽1.85米、高1.55米。
而当下的一个变化是,人们越来越喜欢SUV,中国SUV的销量在2020年首次超过轿车,成为销量第一的乘用车车型。梳理市场上几款常见的中型SUV,宽度通常为1.85米至1.98米,长度一般为4.6米至4.9米,重量一般在1.6吨至2.5吨之间。
而现在饱受争议的机械立体停车库多以升降横移类为主,这类车位的容车规格大多是:长5米、宽1.8米或1.85米、高1.5米,承重2吨。因为设计尺寸窄小,机械立体停车库就连在人流密集的医院、车站,也大多处于闲置状态。
症结四:
改建和拆除,程序繁琐
采访中,不少车主认为,机械立体停车库不好停。有人遇到机械设备故障,取车就等了3小时;有人第一次停,就擦伤了轮毂;还有人总是要磨着轮胎,才能把车摆进去。有不少车主问,这些机械立体停车位还能改造升级吗?
法律人士表示,一些小区机械立体停车库想要改建和拆除,首先要确定机械立体停车位的产权归属,有的是归业主共同所有,有的是属于开发商所有。产权归业主共同所有的,需要小区业主委员会召开全体业主大会共同商议如何解决。此外,机械立体停车位的改建和拆除还涉及规划、住建、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审批流程较为繁琐。如果想要改建和拆除,还需要专业的团队来操作,涉及设备回收、地面硬化、安全防护等,拆除费用也很高,这些费用该谁出也容易出现扯皮的现象。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停车设备工作委员会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全国机械立体停车库累计泊位985万个,但行业平均闲置率达42%,部分住宅区、商业综合体项目闲置率超60%,年浪费泊位资源超120万个,直接经济损失逾80亿元。
机械立体停车位面临着使用率低、被闲置的种种尴尬,究竟有没有办法来破解呢?请继续关注记者后续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