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误以为打呼噜是睡得香的表现。有些人睡觉时鼾声如雷,有时打着打着突然没声音了,隔几秒又传来一声急促的抽气声,事实上,这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出的健康警报。
什么是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或通气不足的现象,每次持续十余秒甚至更长时间,导致血液中氧气含量下降,引发频繁的微觉醒,严重干扰正常睡眠节律,是一种容易被忽略却具有潜在危险的睡眠障碍。其发病机制复杂,常与肥胖、年龄、性别(男性患病率较高)、上呼吸道结构异常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患者在睡觉时不仅鼾声洪亮,还会出现呼吸中断、憋气或突然呛醒的情况,以至于白天容易出现持续疲倦、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和情绪波动。由于症状隐匿,很多患者长期未能获得明确诊断,直至出现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睡眠呼吸暂停的多系统危害
很多人将打鼾视为寻常的生活现象,却不知其背后隐藏着对多个身体系统的潜在威胁。
1. 心血管系统长期受损
反复的呼吸暂停会导致间歇性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激发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夜间血压骤升、心律失常,长期如此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甚至心力衰竭,严重时还可能发生夜间猝死。
2. 糖代谢紊乱
睡眠片段化和缺氧状态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干扰血糖稳定,导致患糖尿病风险上升。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患上Ⅱ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提高,血糖控制难度也更大。
3. 情绪障碍与认知功能下降
由于睡眠结构被严重破坏,大脑前额叶皮质功能受到影响,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在执行功能、记忆维持和集中注意力方面也常有明显障碍。
4. 日常生活、家庭关系受影响
夜间休息不好、日间过度嗜睡会明显增加发生安全事故、工作失误的风险,对个人与社会安全构成隐患。此外,长期疲倦还会影响家庭关系和工作表现。
睡眠呼吸暂停的典型症状
如果出现以下表现,须高度重视并尽早筛查。
1. 雷鸣般鼾声:鼾声响亮且不规律,时而发作时而中断。
2. 呼吸突然停止:睡眠中呼吸暂停十几秒甚至更久,随后恢复并伴随响亮鼾声。
3. 睡时频醒、呛咳或憋气:常常莫名醒来,感觉胸闷或窒息。
4. 多梦、噩梦连连:睡眠浅、梦多,醒来仍疲惫。
5. 晨起口干、头痛:这是缺氧和张口呼吸导致的。
6. 白天困倦:白天看电视、开会、开车甚至谈话中都容易打瞌睡,注意力差。
除典型症状外,睡眠呼吸暂停还可能引起夜尿增多、性功能减退、代谢综合征等全身性表现。
如何应对与治疗睡眠呼吸暂停
打呼噜并非睡得香的表现,反而可能提示你的身体在夜间反复经历缺氧危机。应对睡眠呼吸暂停,应积极改变生活习惯,并结合医疗干预。
1. 调整生活方式
肥胖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主要诱因,患者减轻体重的5%至10%,症状可能就会得到显著改善。酒精和烟草会使咽喉肌肉松弛,加重气道堵塞,患者应戒酒戒烟。另外,调整睡姿也很重要,睡觉时尽量侧卧,避免仰卧时舌根后坠导致气道堵塞,可借助睡眠枕头或在背部放置物品提醒。
2. 使用口腔矫治器
适用于轻中度患者,通过口腔装置前移下颌、扩大气道,从而改善通气。需在牙科或睡眠专科医生指导下定制使用。
3.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该治疗是国际公认的一线治疗方式,通过使用设备在患者睡眠中提供持续正气压,维持气道开放。坚持使用可显著改善夜间缺氧,提升睡眠质量和日间精神状态。
4. 手术干预
如明确是因扁桃体肥大、鼻息肉、颌面结构异常等导致呼吸阻塞,可考虑手术。但因创伤性和效果因人而异,需严格评估后再行决定。
出现上述睡眠呼吸暂停的典型症状,并伴有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等情况,更应尽快前往设有睡眠专科的医院就诊。
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简单的检查就能明确是否需要在睡眠中“辅助呼吸”。及早识别、科学干预,不仅能拥有安稳睡眠,更能守护心脑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柳州市工人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芮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