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锋
最近,柳州出现了一股“捡菜热”。不少年轻人晚上或凌晨组队去农贸市场,在商家丢弃的果蔬堆里翻找还能吃的东西,还把过程拍成短视频发到网上,引起了不少讨论。
这种行为被戏称为“0元购”。表面看是一种新鲜的城市探索,实际上反映了现在年轻人消费观念和精神需求的变化,但也带来了食品安全和市场秩序方面的担忧。
有些参与者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看到很多只是外表有点瑕疵、其实还能吃的果蔬被扔掉,觉得可惜,希望通过捡拾减少浪费,拍视频也是想提醒大家珍惜粮食。这种不浪费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一些商贩也表示理解,觉得有人捡去吃总比白白扔掉好。这反映出普通人对生活开支的节省。
商家各有各的看法。有的觉得无所谓,甚至认为可以帮市场做宣传;有的则认为这更像在作秀,是不劳而获的心态。这种分歧,其实也体现了传统市场观念和新兴网络文化之间的差异。
但随着“捡菜”视频在网络上越来越火,这件事的初衷也开始变味。很多年轻人并不是真的需要这些菜,而是为了“体验一下”“拍视频有素材”,或者是为了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更多关注。有人开车老远而来,油费都比捡到的菜贵;还有人为了拍出有意思的视频,故意先买一些品相差的菜,扔在地上再假装捡到,自导自演一场“寻宝戏”。这已经不是节约,更像一种表演。
更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行为其实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柳州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发过公告:被丢弃的果蔬基本上是有质量问题,有些已经腐烂发霉,有些可能沾了化学药品或污水,吃了可能会引发中毒,甚至危害生命。而且市场里车辆来来往往,货物堆放得多,弯腰捡菜时很容易被撞到或砸到。
“捡菜热”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年轻人对高消费的反感、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兴趣,也照出了在流量影响下,一些行为慢慢偏离了本意。无论如何,在尝试和体验时都应当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要遵守市场规则,也要保护好自己。生活可以有各种“仪式感”,但不该拿健康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