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9月29日

让天气连接“地气” 把数据“种”进田野

农业气象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采集信息护航作物生长

广阔的脆蜜金柑果园。

吴炫柯在测量脆蜜金柑的生长数据。

农气站工作人员在核对测量数据。

吴炫柯(左)和黄维分头测量同一棵果树不同受光方向的脆蜜金柑的生长情况。

吴炫柯为甘蔗测量“身高”。

潘荟晓将测量好的数据编写成气象服务材料。

检查水稻发育情况。

○○全媒体记者 吴倩雯 周宁

20日上午,晨光刚洒向柳城县东泉镇走马村的一处脆蜜金柑园,市农业气象试验站(以下简称“农气站”)副站长吴炫柯便带领两名同事钻进果树丛,拨开枝叶,用游标卡尺测量标记果实的横径与纵径——这是“遮阳网试验”的关键环节。

“现在是脆蜜金柑膨果关键期,阳光将直接影响果子膨大与后续上色,试验数据能为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吴炫柯说。对他们而言,识阴晴、辨风雨是基础工作,把气象知识真正“种”进田间,才是真本事。

这一天的工作任务不止于此,他们还要分头前往农气站前用于观测的甘蔗地与水稻田。临近正午,烈日当头,刺眼的阳光给观测增加了难度。吴炫柯换上长袖、戴上手套,举起测量杆对准近3米高的甘蔗。“从地面到顶端分叉,就是它的‘身高’。”他说,农气站门口的大片甘蔗田,是专门模拟实际种植场景的观测区。气温偏高会加速甘蔗生长吗?雨水偏多会影响甜度吗?这些农户关心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气象数据+田间测量”逐一验证。

在另一边的水稻田旁,农业气象工程师黄维正蹲着剥谷壳。他曾是市气象台预报员,2017年主动转型,一头扎进田野从事农业气象工作。“马上到秋收冬种时期了,我们的第二批水稻在孕穗。你看,这个说法很形象,水稻孕穗期就像妈妈怀宝宝的时期。”他抖掉鞋上的泥土笑着说,近期天气好,水稻长势快,他每两天就要巡一次田,一旦发现水稻普遍进入孕穗期,便及时取样称重、检验,掌握生长动态,为后续服务做足准备。

一上午跑完三处田地,吴炫柯的团队带着两本写满数据的记录册、数十组实测数据返回农气站。他们将数据录入系统,转化为直观的图表——这些从田间得来的一手资料,最终还要回到土地上,为农户种植提供精准指导。

以脆蜜金柑“遮阳网试验”为例,项目已开展两年,共设置5个密度组,不仅要筛选出能提升果子品质的最佳密度,还要帮农户核算成本,让每一条建议既科学又实用,真正帮农户省力又增收。

办公室里,今年7月刚入职农气站的潘荟晓正将当天测得的数据整理编写为甘蔗气象服务材料。她的电脑屏幕上除了近期天气预测,还标注了“当前需加强水肥管理”等具体建议。这些服务信息将通过直通农业气象服务微信群,推送给种植户。“我们并非专业农技师,所以常向农业科技员、农民请教,确保建议能落地、真管用。”潘荟晓说。

从紧盯天空的气象预报员到深入土地的“田间顾问”,这群气象人始终坚守服务农业的初心。他们用脚步丈量田野,用数据护航作物生长,让气象科技成为农户的“好帮手”。

--> 2025-09-29 农业气象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采集信息护航作物生长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53767.html 1 让天气连接“地气” 把数据“种”进田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