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10月01日

调理身体机能 实现健康减重

如今,大众审美已从一味地追求瘦转向追求匀称、健康的身体。在此趋势下,中医的“重平衡、懂食性”提供了独特的体重管理思路——无需纠结卡路里与营养素,而是通过顺应天时地利、调理身体机能,实现健康减重。

中医视角下的肥胖根源与管理逻辑

中医认为,理想体重是阴阳平衡、气血充盈、脏腑协调的外在表现,而肥胖多属“本虚标实”。

本虚的核心是“脾胃功能失调”。脾主运化,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气血津液并输布全身;若脾胃虚弱,运化能力下降,食物易停滞成“湿浊”堆积体内,这也是“喝水都会长胖”的关键,简单来说,长胖并非热量问题,而是运化弱。

标实指痰、湿、瘀等病理产物积聚。南方常年湿热,外湿易侵袭人体、困阻脾胃,进一步加重内湿,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南方人体重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健脾祛湿。

中医体重管理的核心并非“少吃多动”,而是围绕“强化脾胃、祛除湿浊、通畅气血”展开的全身性调理。

南方地区饮食的天然优势

南方饮食以清淡、鲜嫩、水生产品及果蔬丰富为特点,本身就蕴含中医减肥理念,契合中医养生之道。

1. 食材多元,对症选食:盛产的瓜果、蔬菜、水产、草药中,有大量可健脾、利湿、化痰的天然食材。

2. 烹饪方式清淡,脾胃减负:清蒸、白灼、快炒、煲汤等传统烹饪方式,能保留食材原味,避免油腻加重脾胃负担。

3. 应时而食,天人相应:强调遵循四季与地域特点选食,让饮食贴合身体需求。

推荐的养生食材

1. 健脾益气类

山药(淮山):性平,健脾补肺固肾,可蒸食、煮粥、煲汤,是“平补脾胃的神仙之食”。

薏苡仁(薏米):利水渗湿、健脾,对脾虚湿盛型肥胖/水肿有效;性偏凉,建议炒制后食用以缓和寒性。

白扁豆:健脾化湿、消暑,适合夏季煲汤煮粥。

鲫鱼:健脾利湿、和中开胃,肉质鲜嫩易消化,是减肥期的优质蛋白来源。

2. 利水祛湿类

冬瓜:利水消痰、清热解毒,冬瓜皮利水效果更佳,煲汤勿弃。

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与薏米是祛湿“黄金搭档”。

荷叶:清暑化湿、升发脾胃清气,干荷叶泡茶或煮粥是传统减肥妙法。

白萝卜:下气消食、除痰润肺,可帮助消化积食、化解痰湿。

3. 化痰消积类

海带、紫菜:软坚散结、化痰利水,富含膳食纤维与矿物质,能增强饱腹感、促进代谢。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泡水或入菜可醒脾开胃、化解油腻。

生姜:温中散寒、化湿和胃,辛散之力能推动气血运行,帮助身体“发汗”除湿。

一日三餐搭配建议

1. 早餐:必吃、温热

推荐薏米山药粥或赤小豆茯苓粥,搭配蒸包或全麦馒头;忌空腹喝冰饮、冷牛奶(易伤脾胃阳气)。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应少喝或不喝粥。

2. 午餐:营养均衡、八分饱

建议一拳头大小的杂粮饭(加小米、糙米)+一份清蒸鱼/白灼虾+两份不同蔬菜(如清炒冬瓜、白灼菜心);饭前可喝一小碗清淡汤。

3. 晚餐:清淡减量、早吃

推荐冬瓜海带汤或荷叶粥,搭配少量蛋白质与蔬菜;忌吃夜宵,给脾胃留休息时间。

季节性调理与茶饮

春夏季湿热加重,可多用冬瓜、荷叶、赤小豆、绿豆。推荐荷叶山楂茶(荷叶5克+山楂干3片+决明子5克,泡水代饮),可祛湿消食降脂。

夏季是祛湿关键期,可多用陈皮、生姜、白扁豆。推荐陈皮生姜茶(陈皮1片+生姜2片+红枣1颗,掰开泡水),能温化寒湿。

秋冬季湿冷,进补需谨慎,忌大荤大油,可煲白萝卜鲫鱼汤、山药排骨汤,既滋补又不油腻。

生活方式配合

1. 运动:推崇“微动四极”(温和运动四肢),如快走、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目的是调动气血、加速水湿代谢,而非追求大汗淋漓,避免耗元气。

2. 情志:肝气郁结会影响脾胃功能,保持心情舒畅、忌思虑过度,是体重管理的重要环节。

3. 作息:熬夜伤阴耗气、打乱代谢,尽量在23时前入睡,对内分泌稳定至关重要。

避开误区 科学调理

1. 养生方法因人而异,若体质复杂如兼高血压、糖尿病、阳虚、阴虚等,需咨询专业中医师辨证调理。

2. 忌过度节食或只吃“减肥食物”,易导致营养不良、脾胃更虚,陷入“越减越肥”的怪圈。

3. 南方水果丰富,但多含糖量高,过量食用易助湿生痰;减肥期需适量食用水果,优先选苹果、木瓜、西红柿等性平品种。

体重管理是与身体“温柔对话”,借助中医“整体观”与“平衡智慧”,顺应四时、吃对食物、养好脾胃,身体自会回归健康匀称状态。

(柳州市社会福利院医疗康复科 莫晓蓓)

--> 2025-10-01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53945.html 1 调理身体机能 实现健康减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