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10月18日

“烟火气”与城市秩序从来不是单选题

○○张国锋

夜幕降临,炉火升腾,一碗烫粉的热气氤氲了整条街巷,摊主的吆喝声、食客的谈笑声、锅铲的碰撞声交织成一首市井交响曲。这是北站夜市曾经的模样,也是无数人记忆中最具生命力的“烟火气”。然而,当这份热闹演变为深夜不息的喧嚣、油烟弥漫的街道与堵塞的通道,城市管理者便不得不面对一个难题:如何在留住“烟火气”的同时,守护城市的秩序与宜居?(相关报道详见本报2025年10月13日06版)。

北站夜市的搬迁,正是对这一难题的一次积极回应。它没有被简单取缔,也没有放任发展,而是从跃进路东一巷的狭窄巷道,整体迁移至仅500米外的露天停车场。这一举措,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空间转移,更是一场关于城市如何平衡市井烟火与现代管理的生动实践。

过去,流动摊贩常被视为城市治理的“顽疾”。他们占道经营、噪音扰民、垃圾遍地,的确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困扰,也影响市容环境。关于北站夜市52起投诉的背后,是深夜无法安眠的居民;道路拥堵之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争夺战。但若仅以“整洁”“有序”为唯一标准,简单驱赶甚至没收经营工具,无异于因噎废食。现代城市治理不能为了市政管理一刀切地消灭“烟火气”,也不能为了繁荣而纵容无序发展。北站夜市的困境,是许多城市发展中必然经历的“成长的烦恼”。

值得欣慰的是,这次搬迁让我们看到了城市管理的进步与智慧。政府部门没有选择简单地取缔,而是历经4个月考察筹备,与企业协商提供场地,建设标准摊位,规划防雨降噪设施。这种“疏堵结合”的思路,既回应了居民对宁静生活的期盼,也为摊贩保留了生计空间,更让夜市招牌得以延续。从被动管理到主动服务,从对立思维到共赢理念,这种转变正是现代城市治理的核心要义。

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没有以牺牲“烟火气”为代价,相反,它试图在新的空间里重新点燃这份温暖。我们看到,豆浆油条、豆花肠粉等特色美食已在新址重新吸引食客的味蕾,市民依然可以前来打卡,摊主也期待“成行成市”吸引更多客流。这说明,“烟火气”并非只能存在于无序之中,它同样可以在规范中延续,在秩序中生长。

北站夜市的搬迁,是柳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烟火气与城市管理,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一座宜居宜业的城市,既要容得下高楼大厦的繁华,也要留得住街头巷尾的温情。而真正的“烟火气”,不应建立在牺牲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上,而应是在规范中有序生长,在服务中持续升温。这需要管理者的智慧,需要经营者的配合,也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包容与支持。毕竟,城市的夜晚,既需要宁静的安眠,也需要温暖的灯光。

城市,是人的城市。真正的文明,不在于街道是否一尘不染,而在于能否包容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能否在规则与温情之间找到平衡。当夜市不再与扰民画等号,当管理不再与对立相关联,我们迎来的将是一个更加和谐、更有温度的城市生活图景。

--> 2025-10-18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54681.html 1 “烟火气”与城市秩序从来不是单选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