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10月21日

“我的办公室在水中”

——水下摄影师“造梦”记

摄影师在水下布置拍摄场景。

拍摄中途调整服装道具。

摄影师将相机防水壳内的空气抽出。

市民体验水下摄影。

○○全媒体记者 周茜 黄蕊

实习生 覃海蕗

“准备好了吗?我们再下一次水。”

“换个动作,尝试在月亮旁跳芭蕾。”

10月15日,在我市柳北区一家潜水俱乐部,一轮直径10米的月亮模型在水池底散发出梦幻的光晕。水下摄影师珠珠(艺名)屏住呼吸,双手紧握带着防水壳的高清相机,按下快门——她必须在这一口气耗尽之前,完成拍摄。

水面上,浮标轮胎随波晃动,安全绳固定在池底,供大家在拍摄间隙短暂歇息。一名安全员在池边凝神注视,随时准备潜入水中施以援手。

这是水下摄影师的日常。他们每次拍摄收入千余元,用高昂的装备和专业的潜水技术在水下世界为顾客定格轻盈飘逸的瞬间,他们常说:“我的办公室在水中。”

拍摄门槛颇高

随着潜水运动的普及,水下摄影行业应运而生。然而,高昂的成本是水下摄影师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成为一名合格潜水员是前提,仅考证和购买基础装备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珠珠介绍,她有3双脚蹼,最贵的一双5000多元,加上面镜、浮标和湿衣等,一套装备投入了上万元,“但这仅仅是入门。”

与地面摄影师一样,水下摄影师也需要使用高清摄影设备来保证画质。25岁的朱女士入行两年,她说:“我买了两台单反相机,配了3个镜头,差不多花了9万元,还要购买防水壳,设备维护也需要一定的费用。”

其中,防水壳是关键,也最为脆弱。“我用的防水壳售价1万多元,使用寿命只有1年至2年。”朱女士说,防水壳每3个月需送回厂家维护,她的同行曾因防水壳的按钮未锁紧,导致一台价值3万元的微单进水“报废”。

体能与技术的考验

水下拍摄,是对摄影师体能和技术的双重考验。

覃力是一名有着30余年拍摄经验的资深摄影师,对光影运用了然于胸,但在水下拍摄,对他来说是新的挑战。“拍摄前,要先和客人在水面上讲解动作,再一起闭气下潜。人在水里重心不稳,因此要携带10余斤的配重来保持稳定。”覃力说,普通人有效闭气时间约2分钟,这意味着水下摄影师要在短时间内,使用连拍迅速完成一个水下动作的拍摄。

如果在室内拍摄,还需要提前到水下布景,“先在岸上加配重再放物料下去,每次都要在水中浸泡大半天。”水下摄影师黄圆圆说,拍摄完成后还要为潜水池消毒。有时根据顾客需求到户外拍摄,摄影师团队需要负重超过60斤的装备跋山涉水,对体力是不小的考验。

不可跨越的“安全红线”

“所有的拍摄都以安全为前提。”采访中,这句话被多名水下摄影师反复提及。水下拍摄需要闭气,长时间水下作业易导致体力不支与失温。

“水下摄影师必须是潜水员,摄影团队中有摄影师、安全员和摄影助理各一名,负责模特的妆发并指导动作、全程监控水下状况,随时准备救援。”珠珠说,因长时间在水下拍摄,为避免失温,水下摄影师和客人都要穿专业湿衣以保护身体核心区域。

尽管前期投入较高,但静谧唯美的水下世界,总让他们乐此不疲,他们看好这个新赛道——

珠珠开过服装店、轮滑店,也看到柳州优良水质背后的商机,她考取教练证、建起潜水馆,将教学与摄影结合;覃力对柳江的热爱,最终牵引他转行;黄圆圆成为母亲后,工作从静物摄影变为了水下摄影;舞蹈老师出身的朱女士,因作品获得官方认可而备受鼓舞,让她在新的赛道上走得更加坚定……

覃力说:“虽然目前我们盈利还不多,但这是一种新的摄影形态,接受的人会越来越多。”他们计划推出如情侣写真等更多水下摄影主题,以开拓市场。

朱女士从在柳州优质水域拍摄起步,近期接到了前往菲律宾拍摄的邀约。她梦想走遍全球,记录特色海洋生物:“帕劳的水母、汤加的鲸鱼、菲律宾的鲸鲨……”

--> 2025-10-21 ——水下摄影师“造梦”记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54849.html 1 “我的办公室在水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