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10月22日

匠心育桃李 实干报家国

——访市模范教师、柳州职业技术大学教师李东恒

李东恒(左二)指导学生调试工业机器人。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广西技术能手、柳州工匠、柳州市模范教师……入职柳州职业技术大学8年,90后博士李东恒的履历上写满荣誉。但在他心中,最重要的不是证书与奖杯,而是学生的成长点滴,是技术成果在生产一线落地开花。

亦师亦友,他是学生口中的“东哥”

“注意信号,调好参数。”10月15日,在柳州职业技术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实训课堂,李东恒认真指导学生调试工业机器人。学生们围在他身旁,不时提问,嘴里喊的是“东哥”。

这个亲切称呼的背后,是李东恒对学生长久以来的陪伴与引导。他初登讲台时,一堂电工课上,学生小康被点名回答问题时,竟当场顶撞了他。李东恒没有指责,课后主动与其谈心,发现小康因基础薄弱、上课听不懂,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于是,李东恒为小康和有类似情况的同学“开小灶”,更鼓励小康上台讲解题目。一次次历练中,小康重拾信心,顺利毕业,如今已成为企业的电工技术骨干。

“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我要做的是点燃他们对未来的希望。”李东恒说。作为“双师型”教师,他精准绘制“企业员工能力画像”,把课堂搬进车间,将生产融入教学,带领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及职业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

攻坚克难,他是技术创新的“先锋”

2022年,李东恒带领团队备战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他们研发的“大功率可变间隙磁流变制动器”在实验室表现良好,却在工程机械重载工况模拟中屡屡“趴窝”。

“七八版方案推倒重来,压力很大。”李东恒领着团队、拿着最新图纸直奔柳工集团请教总工程师,终于找到症结——传动结构和制动介质需改进。

正值攻关关键期,李东恒却突发疾病,但他术后仅休息几天就回到了实验室。学生们心疼老师,从此他的水壶里总是盛着温水。那些日子,实验室的灯常亮至深夜,调整传动细节、改进制动介制、搭建大功率测试台……团队最终攻克技术瓶颈。

这项成果不仅获得大赛金奖,实现柳州在该赛事金奖零的突破,更衍生出8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教育部领导到校调研时对此给予充分肯定:“让更多设备用上成果。”

这份鼓励成为团队创新动力。他们陆续研发出变位机专用磁流变抱闸单元、新能源电池包焊接设备制动单元等,不仅将多个金奖收入囊中,一些项目还完成性能测试,即将投入应用。

产教融合,他是服务发展的“巧匠”

“技术不是闷头想出来的,要在产业里挖需求,在实验室里磨细节。”李东恒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在广西汽车集团挂职时,李东恒发现工业机器人运维员缺乏统一职业标准,便深入一线调研,参与制定《工业机器人运维员职业标准》,为产业工人能力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柳州螺蛳粉包装线优化方案,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开发的底盘悬架系统,已与企业签署框架协议。

作为专业带头人,他推动构建“职业能力矩阵”与“四级竞赛育人体系”,形成“产业需求—技术突破—教学案例—人才培养”的良性闭环,不少学生从“一张白纸”起步,通过备赛掌握编程、工业设计等技能,未毕业即受到企业青睐。近5年,他助力学校专业群跻身国家高水平行列。

如今,李东恒的学生遍布智能制造领域。已入职深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的2024届毕业生卢挺伟说:“东哥教会我们的不仅是专业技能,更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每当遇到技术难题,我总会想起他在实验室里带着我们一遍遍尝试、一次次攻坚的身影,那份坚持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力量。”

夜深了,实验室的灯依然亮着。已任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的李东恒,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之外,又肩负起新的管理职责。灯光映照的,是一名青年教师不变的初心——匠心育桃李,实干报家国。

(陆晓艺)

--> 2025-10-22 ——访市模范教师、柳州职业技术大学教师李东恒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54905.html 1 匠心育桃李 实干报家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