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10月22日

面对乳腺结节:规范随访 必要干预

乳腺结节是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中最常见的异常描述之一。结节是影像形容词,泛指在超声、钼靶或磁共振上看到的“一小团”与周围组织密度或回声不同的区域,可囊可实,可大可小,大部分属于良性改变,只有小部分需要手术,真正被证实为癌的仅占极小部分。

随着高频超声、数字乳腺断层合成(DBt)及磁共振的普及,近年来乳腺结节检出率增加,达到30%至50%。然而,不少人对结节普遍缺乏系统认知,易与乳腺癌等同,导致过度治疗或忽视随访。

为什么乳腺结节检出率增加

1. 检测设备更先进,影像更清楚:高频超声分辨率已提高到0.5毫米,过去胸片时代看不清2毫米至3毫米的小灶,现在能一目了然。

2. 体检普及:单位、学校、社区开展的健康检查,让大量无症状人群知晓病症。

3. 自我重视度提升:更多人养成自检习惯,发现异常后就诊率上升。

由此可知,乳腺结节检出率不是突然增多的,而是在早期就被发现。

乳腺结节的分级及随访时间表

影像科医师会根据结节形状、边缘、回声、血流、钙化等特征给结节评级,即BI-RADS分类。

0类:评估不完全,需补充检查。

1类:正常。

2类:肯定良性,无需处理。

3类:几乎良性,恶性概率小于2%,建议6个月复查。

4A类:低度可疑,恶性概率2%至10%,需要穿刺。

4B类:中度可疑,恶性概率10%至50%。

4C类:高度可疑,恶性概率50%至95%。

5类:典型恶性,恶性概率超过95%。

6类:已病理证实恶性。

2类无需复查,或每12个月进行常规体检。3类6个月复查超声,连续2次稳定后可改为年度随访。4A类及以上需进行穿刺或手术明确诊断,术后按病理类型制定个性化方案。乳腺癌术后,前两年每3个月至6个月复查,第3年至第5年每6个月至12个月复查。复查项目以超声为主,40岁以上可交替做钼靶,高危或致密型乳腺病做磁共振。

常见的良性乳腺结节类型

1. 纤维腺瘤:18岁至25岁最常见,结节圆滚滚、可滑动、生长慢,多数随访即可。

2. 囊肿:似水球,随月经周期略胀痛,抽吸或观察皆可。

3. 乳腺病(腺病、导管扩张等):与激素波动相关,常伴弥漫性胀痛,调整生活方式可有效缓解。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持续长大、形态怪异、血供丰富”的实性结节,尤其是40岁以上、有家族史或BRCA基因突变者。

乳腺结节的治疗理念

乳腺结节的治疗理念可概括为“4个不”与“4个要”。

1. “4个不”

(1)不盲目相信“消结茶”“精油推拿”等外用疗法,其无法穿透腺体,更可能刺激水肿。

(2)不盲目切除2类、3类小结节,手术带来的疤痕、血肿、哺乳障碍风险大于获益。

(3)不频繁换医院治疗,同一台超声、同一组数据动态对比最有价值。

(4)不讳疾忌医,拒绝进行4类以上结节的活检可能延误最佳治疗窗口。

2. “4个要”

(1)要保留不同时期完整检查影像资料。

(2)要建立个人“结节档案”,记录结节大小、血流、BI-RADS变化曲线。

(3)要同步调整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长期夜班、酗酒等都会增加恶变概率。

(4)要遵循专业多学科联合诊疗意见,影像科+乳腺外科+肿瘤内科联合决策比单科诊断更精准。

给不同年龄段女性的检查建议

25岁以下女性:以检查纤维腺瘤和囊肿为主,学会自检,每年一次超声即可。

25岁至40岁女性:备孕前做基准影像;哺乳可疏通导管,降低囊肿形成。

40岁至55岁女性:每1年至2年做钼靶+超声联合检查。

55岁以上女性:乳腺脂肪化、癌风险上升,日常应注意减重、限酒等,异常乳头溢液立即就诊。

研究显示,部分女性在被告知有乳腺结节后出现焦虑评分升高。患者应学会信息赋能,获取权威科普信息,降低焦虑值;还可以寻求同伴支持,多和其他患者交流,减少术后抑郁发生率。

科学认知、规范随访、必要干预,把对乳腺结节的恐惧转化为可控。若体检报告出现“结节”字样,请记住:先看BI-RADS等级,再找专业团队评估,把生活方式调到“健康模式”,把复查日期写进日历。

【柳州市中医医院(柳州市壮医医院)肿瘤科 陈雪玲】

--> 2025-10-22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54919.html 1 面对乳腺结节:规范随访 必要干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