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周茜
日前,修订的《快递暂行条例》实施,专门增加“快递包装”章节旨在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鼓励快递企业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包装材料。
那么,我市快递包装治理有哪些成效?行业绿色转型如何深入?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1,快递箱循环利用 回收箱收集纸箱
近日,市民吴慧网购的4包汤圆通过顺丰速运发货,收货前她收到一条特别的短信,内容为“本次配送采用食品级材料通过物理发泡的冷链循环箱,具备更优的安全性、防护性和环保性,每次使用可减少386克碳排放,同时减少一次性包装废弃物”。
记者看到,该冷链循环箱为蓝色的泡沫状箱子,内部配有手提保温袋和冷藏袋,箱内的汤圆保存完好,没有变软或融化。收货次日,吴慧联系快递小哥上门取走冷链循环箱,这趟快递寄送也实现了一次“环保之旅”。
“现在公司用冷链循环箱来运送冷链物品。”顺丰速运客服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为了能重复利用、节约资源、降低碳排放,“循环箱每次使用后,需拿回仓库消毒,再投入下一次使用。”
近年来,我市一些快递公司逐步推进包装的绿色化、减量化与可循环。在中国邮政柳州市分公司多个网点,均摆放着绿色回收箱。该公司高新邮政所工作人员黄雪说:“回收箱用于收集市民暂不需要的快递纸箱,我们每日清理回收,实现纸箱循环利用。”
据统计,截至9月底,中国邮政柳州市分公司今年在全市范围内累计回收复用瓦楞纸箱15.38万个。
2.外包装“瘦身” 材质可降解
除了循环利用快递箱,包装减量与使用可降解材料同样体现着绿色寄递。
在柳北区兴白路的一家快递驿站,工作人员苏雪正忙着对快件扫码登记入库。她说:“以前快递包裹贴着大片运单,而且被胶带层层捆绑。现在运单变小了,我们也会在确保货物稳固的前提下,尽量少缠胶带。”
“快递包装应‘量体裁衣’。”市民刘婕是寄快递的“常客”,她说,在线下单时需要填写物品的重量和体积,随后快递员会带着尺寸合适的箱子前来收件。“相比以前使用大箱子、填充充气袋等方式保护快件,用尺寸合适的包装更为节约。”
此外,快递包装袋、胶带的材质也向可降解材料转型。记者在一个快递包装袋上看到一处标识,显示该包装袋可土壤降解、堆肥降解等。
“目前,全市邮政快递网点和揽投部已全部采购可降解或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中国邮政柳州市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不可降解包装的采购申请一律退回,力争在年底前完成过渡。
3.倡导全社会共推绿色包装
据了解,修订后的《快递暂行条例》还明确了政府部门、企业、快递用户在绿色包装研发生产、减少二次包装以及包装物回收利用等方面的责任,形成社会治理合力。
然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当前推广快递绿色包装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如绿色包装成本高,导致一些企业采购使用的意愿较低,而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也有待进一步培养。
“我们很支持快递绿色包装,但考虑到成本,快递企业转型估计还需要一个过程。”柳北区一家“兔喜”快递驿站工作人员说。为此,他专门设置了回收桶,鼓励市民将包装纸箱留下,供他人寄件时使用。
“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有积极意义,且势在必行。”柳州市委党校副教授潘大庆说,以前为确保安全,快递包装多采用一次性包装,随之产生的白色污染和木材消耗给环境带来不小的压力。
对于如何推进,潘大庆也提出建议,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通过政策与法规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公众培育绿色理念。针对循环包装可能带来的隐私泄漏和成本增加问题,他建议企业拥抱技术革新。例如,借鉴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对快递包装升级改造,既能保障信息安全,又能促进包装循环利用。“政府、企业、消费者等社会各方积极树立环保理念,从每个人做起,为共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潘大庆说。
据市邮政管理局官网此前发布的消息,市邮政管理局将持续关注行业绿色发展动向,加大行业绿色发展宣传,督促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进全市邮政快递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