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11月12日

科学应对不同病因的痛经

痛经是女性常见的健康困扰之一,其表现为经期前后或经期中的下腹痉挛性疼痛,伴坠胀、腰酸等不适。医学上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两种,不同病因的痛经在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

原发性痛经(功能性痛经)多在初潮后1年至2年发病,因子宫过度收缩、前列腺素分泌异常引发,无器质性病变,但会造成腰骶部、大腿内侧牵涉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继发性痛经多为育龄期高发,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约80%患者受痛经困扰,且随病情进展疼痛加剧,它是疾病发出的“预警信号”。

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的区别

1. 病因机制不一样

原发性痛经无器质性病变,生殖系统结构正常,无明确病理改变。通常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会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出现痛经症状。

继发性痛经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常见病因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盆腔淤血综合征等。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外部长出一些与子宫内膜相似的细胞,这些细胞会随着月经周期出血,导致疼痛。

2. 发病时间与演变规律不一样

原发性痛经初发多在青春期(13岁至18岁),继发性痛经多发在生育后(25岁后);原发性痛经可持续数年,生育后可能缓解,继发性痛经会进行性加重。

3. 疼痛特征不一样

原发性痛经表现为绞痛性质,下腹痉挛性疼痛,呈阵发性加剧;放射到下腹、腰骶,偶向大腿内侧,有的伴随恶心、腹泻、头痛等症状。

继发性痛经表现为钝痛为主,可为痉挛性、坠胀感、刺痛、隐痛等,且疼痛程度往往进行性加重;疼痛的时间也不固定,可在月经前数天就开始,并持续整个经期,甚至在月经结束后仍有疼痛感。

4. 妇科检查结果不一样

原发性痛经在妇科检查中无异常发现,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继发性痛经在妇科检查中可发现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内有触痛性结节;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呈均匀性增大,质地较硬,有压痛等。

5. 治疗方法不一样

原发性痛经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注意保暖、休息,可适当饮用红糖水等缓解疼痛。疼痛严重时,可遵医嘱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疼痛。同时,心理治疗也有一定作用,可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紧张情绪。

继发性痛经主要是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根据原发病情况,可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二者联合治疗。

如何科学应对痛经

1. 原发性痛经:短期缓解与长期管理结合

药物干预:短效止痛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抗炎药,在月经来潮即服用,连续2天至3天,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可快速缓解痉挛性疼痛。

避孕药管理:无生育计划的严重痛经者可服用复方短效避孕药,抑制排卵、减少前列腺素生成,兼具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

物理保暖:热敷下腹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子宫收缩。

适度运动: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可促进内啡肽分泌,天然镇痛。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维生素E、B族食物(坚果、绿叶菜、全麦)摄入,温热饮食,减轻盆腔充血。

2. 继发性痛经:针对病因的阶梯式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轻度患者可服用复方短效避孕药、GnRHa类药物,抑制异位病灶活性,延缓病情发展。当卵巢巧克力囊肿直径>5cm或疼痛难以控制时,需进行手术清除病灶,恢复盆腔正常解剖结构,提升生育能力。术后需长期药物管理预防复发。

子宫腺肌病: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口服地诺孕素长期管理,或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环),局部释放孕激素萎缩内膜,缓解疼痛。无生育需求的患者症状严重时,可考虑进行子宫切除术,术后仍需随访评估及长期管理。

无论是原发性痛经的功能失调,还是继发性痛经的疾病预警,都需要科学认知与积极干预,摒弃“忍一忍”的侥幸心理,区分类型对症治疗,避免将小问题拖成大隐患。

(柳州市人民医院妇科 黄丽菊)

--> 2025-11-12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56232.html 1 科学应对不同病因的痛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