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3年04月07日

为本地珍稀植物制作“备份”

——野生苦苣苔牛耳朵在我市进行人工驯化记

技术人员用野生牛耳朵(图左)和人工驯化牛耳朵(图右)进行植株对比。

半开的牛耳朵(图左上)和盛开的牛耳朵(图右下)。

“柳州对野生苦苣苔科植物牛耳朵进行人工驯化取得较大进展。”4月4日,鱼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莫松说,根据目前野生成株移植和叶插进盆的效果观测发现,人工驯化的第一批牛耳朵长势良好,并且植株比野生牛耳朵大一倍。

独特观赏价值惹人爱

马鞍山脚的石岩壁上长着第一批被驯化的牛耳朵,它叶片呈椭圆形,花茎高高立起,花苞向下低垂。若没有工作人员的指引,记者很难发现它的身影。这看似普通的植物,公园为何要耗费近3年的时间倾力培育?

“牛耳朵属于苦苣苔科,是本土珍稀植物。与它同科的报春苣苔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属于濒危植物。”莫松介绍,这不起眼的牛耳朵,在4月中旬开花时会很漂亮。

翻看技术人员花费几年时间记录和拍摄的图片看到,牛耳朵含苞待放时,花蕊藏在绿色“闺阁”中,犹如一个大家闺秀。牛耳朵半开时,绿色的花苞被撑开,形成展翅的蝴蝶形状。牛耳朵盛开时,花朵呈紫色铃铛状,具有独特的观赏性。

掌握习性可玩出“花样”

“从2020年起,公园开始关注和研究牛耳朵。”鱼峰公园管理处绿化科的工作人员陈祺介绍,通过人工驯化,既能保护本土珍稀植物,又能将繁育花卉运用到乡村建设和城市绿化中。

登上马鞍山,记者发现牛耳朵喜欢生长在半山腰上的石头缝中。它们在有水、太阳照射少、空气流通好的地方,长得尤其好,而山体南面很难看到它们的身影。据悉,目前马鞍山上生长了约200株牛耳朵。

“它一般生长在海拔100至1500米石灰山林中的岩石上,在我市龙潭公园、鹅山等地均能看到它。”陈祺说,苦苣苔科植物是一个庞大家族,在广西分布有约100种,半数以上属珍稀濒危植物。它们生存环境比较恶劣,长势缓慢,但牛耳朵只要有水就能存活。

这个生长习性让它在家庭种养、乡村建设和城市绿化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莫松介绍,牛耳朵实现人工繁育后,市民可以在家种植它且无需精心养护。乡村建设中,它可用于小院和墙体绿化。城市绿化中可以用于假山、花境、垂壁点缀,占用空间少,又能提升绿化特色,可谓一举多得。

牛耳朵进盆栽种成功

小花朵能玩出不同“花样”,这让公园驯化牛耳朵的步伐加快。

去年,公园工作人员将从马鞍山采集到的9株牛耳朵移植到山下种植,定期观察和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并为其安装喷淋等设施,还原其生长所需的湿润环境。

“移植后的牛耳朵个头很大,花苞都是野生牛耳朵花苞体积的2倍,并且叶片颜色更为翠绿。”莫松说,牛耳朵成功下山让大家驯化信心更足了。

再接再厉,公园将采摘的6株牛耳朵移植进盆,但是技术人员发现,牛耳朵移植进盆的生长速度很慢。

“对种植环节进行复盘后发现,问题出现在土质上。”陈祺说,之前为还原牛耳朵的原生环境,会用马鞍山上的腐泥种植它,但是进盆栽种后发现,只用腐泥种植,小枝条腐化程度不够,保水能力弱,根部吸水不足。

在腐泥中加入有机质和细沙泥土后,移植进盆的牛耳朵重焕生机。记者用手轻轻抚摸它的叶片发现,叶片上有白色绒毛,触感酷似多肉植物。

“把‘硬床’换成‘弹簧床’后,牛耳朵长势良好,目前共繁育了21株。” 莫松说,为加快繁殖速度,今年公园还进行了叶插繁殖试验,下一步还会进行播种试验,以寻找最适合繁育牛耳朵的时间和方式。

全媒体记者 覃珩 通讯员 范伟 报道摄影

--> 2023-04-07 ——野生苦苣苔牛耳朵在我市进行人工驯化记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162034.html 1 为本地珍稀植物制作“备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