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安
离开柳州已有一些时日。柳州的淳朴热情、浪漫温馨和深厚的民族风情底蕴,在我心底留下了美好记忆,难以忘怀。
背上行囊,不远千里,奔赴柳州参加全国地市媒体融合发展盛会,内心高兴。走下动车,已是晚上9点多。早已等候在车站出口处的柳州日报社年轻同仁,满面笑容、热情洋溢地把我们迎上大巴,穿行在烟火浓郁的街道上,边走边聊,很快到了酒店。办好入住手续,给我们送来热气腾腾的工作餐,在异地他乡感受到家的温馨。
初来乍到,东道主柳州日报社想得周到细致,安排用心用情。紧凑的大会、论坛之后,引领我们参观奇石馆、工业博物馆、特色古镇、知名企业,让我们多角度、全方位见证了柳州的历史荣光、沧桑巨变、日新月异的繁华、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领略柳州这座名城的无限魅力。
一路上,惊艳春天、赚足眼球的,是那些次第绽放的紫荆花。一树一树,一簇一簇,开在行道旁边、沿江两岸、大街小巷、农家院子,开在大众情人的心坎上,整个城市俨然成了花的海洋、美的天堂。30万株,如此规模,唯有柳州。纯白、粉红、紫色的花朵,玲珑剔透,傲立枝头,纯粹之颜,自然之美,优雅迷人。微风吹过,花朵扭动柔软的腰肢,多了几分妖娆,小雨滴滴,洒在花朵脸上,多了几分可爱。采风中,我们走到哪里,哪里都有紫荆花的倩影,这道流动的风景,看它千遍万遍也不觉得厌倦,路途的疲惫迎风而散了。紫荆花养颜、悦心、怡情,是团圆、和睦、兴旺的象征,更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良好品质,这大概是柳州人普遍喜欢它的原因吧。
引导员告诉我们,柳州是一座被江水环绕的工业城市,这条大江叫柳江,入城百里而出,称之为“百里柳江”。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柳州之名,也缘于此江。长期生活在嘉陵江边的我,对胸襟宽广、内涵深邃的大江大河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江如此绮丽,到了柳州,一定要去看看它的芳容。
华灯初上,天空的月亮忽明忽暗,我们一行登上游轮,拥入宽阔的柳江怀抱,迎着劲风缓慢前行,两岸美景如梦似幻,美轮美奂。五彩斑斓的光束点染夜空,投射到微波粼粼的江面上,俨然一幅天然油画。朦朦胧胧,偶尔一只水鸟从江面轻快地掠过,“水墨丹青”又添了一丝灵动;一座造型迥异的风雨桥横跨两岸,伴随霓虹闪烁,述说自己的陈年往事;江的一侧三峰横列,俊秀幽趣,状似蟠龙狂舞;双塔矗立,遥相呼应,辉耀苍穹,护佑黎民百姓;音乐喷泉,五光十色,恰似水中芭蕾、天女散花;夜幕星辰,“霞光”掩映,两岸紫荆像那“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柳江花月夜,“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走下游轮,带着“听壮族的歌、看侗族的楼、赏苗族的舞、过瑶族的节”的心情,移步江边的窑埠古镇。街灯犹如天上璀璨的繁星,把这座古镇衬托得十分温馨和浪漫。南来北往的游客和当地的居民徜徉于石板路、幽静巷子、小桥流水间。亭台楼阁,池馆水榭,金碧辉煌;飘逸的瀑布,虽然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但也是古镇一道独特的风景;美女如云,身着壮族、水族、侗族、苗族、仫佬族等民族服饰,化着精致妆容拍照留影,“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寻一处清吧,点一杯精酿,哼一曲“来呀来个酒啊,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难得的惬意呀!
进入古朴、幽静的柳侯祠,一股人文气息、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在这里,仿佛望见了柳宗元当年艰辛的背影,与“河东先生”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我们从小就读柳宗元的《黔之驴》《捕蛇者说》《江雪》,这些名篇引人想象,激人思考,影响我们一生。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成就一流,我们景仰他。廉洁自持,忠信是仗,他更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好官。从长安贬到永州,再从永州贬到柳州任刺史,打井、办学、种柑植柳、废除奴俗,勤勉尽责,做了很多利民实事。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后,家里无钱买棺材,还是亲朋好友筹款帮他料理的后事。柳宗元留下的千古好名声,感动了当世和无数后人,柳州人修建罗池庙(柳侯祠),就是为了永远纪念他。祠中“荔子碑”,也叫“三绝碑”,集“韩诗苏字柳事”于一体,柳宗元的德政功绩一览无余。顶礼膜拜,洗涤灵魂。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不同,生活习惯各异,山西人喜欢面食,重庆人喜欢烫火锅,四川人喜欢吃麻辣烫,而柳州人喜欢嗍柳州螺蛳粉。偌大的柳州城,随处可见柳州螺蛳粉店铺,满街都能闻到柳州螺蛳粉的香味。我们好奇地走进螺霸王食品公司,见识了柳州螺蛳粉生产的精细流程,在一拨又一拨食客云集的体验馆里,好不容易等来一大碗搭配卤蛋、猪脚的柳州螺蛳粉,细嚼慢咽,其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一尝抓人胃,再尝揪人心,三尝夺人魂”。作为一个吃惯了“顺庆米粉”的南充人,再品正宗的柳州螺蛳粉,满口留香,是一种享受。
柳州之行,意犹未尽,匆忙惜别。透过动车车窗,瞭望柳州大地,处处生机盎然,紫荆花不停地向我们挥手致意,我们感动不已。常相思,长相忆,再见啦,柳州!
(作者为四川省南充日报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