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展
“格桑花开了,开在对岸/看上去很美。”很普通的句子,学生也写得出来,当然,“看上去”三个字不简单,不是人人会用。有了这三个字,便有了一种情绪。
接下来的“看得见却够不着”马上呼应了,原来诗人不满足于“看”,而是想“够着”,这峰回路转的后半行,引来我的想象,诗人接下来大概要写遗憾了吧?
没有。反而接着呈现一种别样的“够不着也一样的美”。这诗眼般的存在,让一种更高的境界、一种客观超然纯粹的欣赏,跃然于纸上。接下来诗人会怎样写呢?我在猜想……
想不到诗人抛开理性描写的开篇线路,一样的句式,却是深化了的形象——“雪莲花开了,开在冰山之巅/我看不见,却能想起来/想起来也一样的美”这就推高了欣赏的层次,“一样的美”从“够不着”,登上“想起来”的高度。
不同于常人的思路,表现出诗人是一位高于常人的欣赏者,真正的欣赏者。
诗人只是在写花、写景、讲感悟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答案马上来了,原来,诗人在写得不到之美——“你在的时候很美,哪比得上/不在的时候也很美/相遇很美,离别也一样的美”。诗人的情怀和境界又上了一个层次。这才是真正的爱!好一个“哪比得上”!比前边的“一样的”又进了一步,包括理性,上升到了“失去”便是“得到”的层次。
“彼此梦见,代价更加昂贵:我送给你一串看不见的脚印/你还给我两行摸得着的眼泪/想得通就能想得美/想得开,才知道花真的开了”具象来了,会“彼此梦见”的两个人的离别,会是什么样子呢?
一边是“我送给你一串看不见的脚印”,无法追随的脚印,不知多远的脚印,前路茫然的脚印;一边是“你还给我两行摸得着的眼泪”,无法忍住的眼泪,当面流淌的眼泪,晶莹的暖暖的眼泪。好特别好形象好精粹的离别诗句!但诗人适可而止,没有走上轻松的煽情俗道,即便对这种司空见惯的场景,诗人回到一个悟字上,而且回归与出发同时到来,你看——“想得开,才知道花真的开了”。
“忘掉了你带走的阴影/却忘不掉你带来的光辉/花啊,想开就开/想不开,难道就不开了吗?”
诗人没有止步于“想开就开”的自由,他想到自然规律,想到人之常情,绝句来了—— “想不开,难道就不开了吗?”简简单单一问,惊醒多少性情中人!
再次峰回路转,“你明明不想开,可还是开了/因为不开比开还要累”。又一个诗眼出现:“因为不开比开还要累”!真是这样吗?真是的。不出名没有钱时,想出名想有钱想得累,出了名发了财才知道更累。
“我也一样:忍住了看你/却忍不住想你”,篇末点题,推出高潮。若是我,也许就此戛然而止。但诗人说不行,此情未了!于是诗人真正的、最后的诗眼来了——“想你比看你还要陶醉:哪来的暗香?/不容拒绝地弥漫着心肺”。
绝就绝在“陶醉”,自古伤离别,从来离别苦,但诗人居然品味出“陶醉”来,让人叫绝!深情的分手,分明的别离,居然被诗人写得如此洒脱如此的美,而且暗香浮动,不可抗拒地“弥漫”而不是“渗入”或者“抚慰”,也不是很文学很漂亮的“心扉”,而是有血有肉的“心肺”!
听了几次朗诵,多数一般,两个截然不同的风格吸引了我,一位很专业,声音技巧情感都不错,一位听起来没那么专业,也没那么会表演,但很有个性,很有感受,很有情境。
真是一首久之不遇的深深打动了我、启迪了我的绝妙好诗!感恩遇见!感谢诗人!
实在是太好了!不行,我得再读一遍!默默地读,细细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