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安
傍晚,
华灯初上,
在柳州的一条条大街小巷里,
正悄悄地蜿蜒着一群群人,
本地人,外地人,
大多都是年轻人,
也有我这样的中年人。
空气里飘荡着一股股酸辣的气味,
像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精灵,
诱惑着爱它的每一个人。
甭说,
这些人都是来嗍螺蛳粉的。
滚烫的热锅里,
正在沐浴的是细长的米粉,
清甜细嫩的青菜也来里面打个滚。
邀请哪个一起来?
且看点将台——
花生、豆角、腐竹、木耳、卤蛋、鸭脚……
还有极具个性的“臭”酸笋。
主角螺蛳呢?
别急,
它早已遁入一桶神秘的浓汤。
在这看似普通的汤里,
在漂浮着的红红的辣椒油下面,
不仅沉睡着一颗颗鲜美的螺蛳,
更隐藏着每个店主人不能言明的立店之本!
还记得,
第一次嗍粉时的囧状,
满头的大汗、止不住的清涕、麻木的舌头,
以及火烧般的胃部,
让我怀疑发明这吃物的人,
是不是味觉有点钝?
嚼着酸酸的竹笋,
让我联想到,
我们和国宝大熊猫是不是近亲?
直到有一天,
感觉几天不吃就难忍,
出差返柳,
不急着回家见亲人,
却拖着行李,
直奔一家心仪的粉店,
嗍一碗只有它才能让味蕾满足的螺蛳粉。
这时,
我会擦干嘴角的红油,
向世界宣告:
何以解忧?
唯有这碗螺蛳粉!
望着蜿蜒的人群,
我的思绪被气味的精灵带上了空中的白云。
虽然,
我的故乡在远方,
我常常怀念的,
是从母亲手里接过煎饼卷大葱时的那份温馨,
但我的子孙,
却成了这座盆景城市的主人,
让他们记住乡愁、时常寻味的,
将是一碗普通却又不寻常的螺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