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新颖而陌生。
科技小院,最初是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探索创立的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由研究生驻扎农业生产一线,专家、教授提供技术支撑,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经过数年探索,科技小院已向全国推开。2019年起,广西建成29家科技小院。2020年起,3家自治区级科技小院相继落地柳州,企业、专家、学子三方联动,逐步建设出具有柳州特色的科技小院模式。
做测试、看数据、逛车间……5月6日下午,完成课堂功课后,广西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2022级研究生廖梓成、2020级研究生王童飞,即刻赶往位于广西沪桂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广西鱼峰螺蛳粉科技小院,开展日常研究。
身为广东人,从小喜甜食的廖梓成,没想到因科技小院,与网红美食柳州螺蛳粉深度结缘。
“天天在柳州螺蛳粉生产车间开展实验,家人、同学经常让我带柳州螺蛳粉给他们品尝。”谈到这项令周边人羡慕不已的研究,廖梓成忍不住笑了。
尝着尝着,对食品、化工有着浓厚兴趣的廖梓成,在实验室,一次次拿起滴管和烧杯,在浓稠的柳州螺蛳粉汤料包里不断添加蛋白质、壳聚糖等物质,并品尝其中的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柳州螺蛳粉风味的流行新趋势。
舌尖,天天在辣与不辣中徘徊。
成果,时时在变与不变中显现。
经过廖梓成、王童飞所在团队孜孜不倦的分析,大家逐步掌握了如何让米粉不易断、柳州螺蛳粉汤料口感如何做到南北适宜、腐竹花生过氧化值的安全范围控制等奥秘。
在科技小院沉淀数月后,廖梓成认为,与一般校企开展产学研攻关不同的是,科技小院更注重如何研发出企业用得上、市场都认可的实实在在的科技新成果。科技小院由于有了“胃动力”,研发更给力,与企业和市场形成良性互动。
广西柳州螺蛳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广西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昆明博士说,基层是最好的学校,到基层了解群众的生产经验,才能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和创新。经过两年努力,依托广西鱼峰螺蛳粉科技小院,团队开展的“螺蛳粉生产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研究”项目,为企业开发出一粉两吃的预包装柳州螺蛳粉新品种,还获得自治区科技厅立项。
负责科研工作的广西沪桂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韦秋玲对广西科技大学等科技小院共建单位提供的智力支撑,赞不绝口。
她告诉记者,开展柳州螺蛳粉风味调控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研究以及开发新品项目,使企业的销售额、原材料利用率均至少提升了20%。目前科技小院还同步推进柳州螺蛳粉配料药食同源等多个研究项目,以期帮助企业开发出3至6款风味各异、兼具营养功能的柳州螺蛳粉新品,并制定新型柳州螺蛳粉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培育符合行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期待更多专家团队,通过科技小院的平台,走进基层,解技术之渴,助‘三农’腾飞。”面对蓬勃发展的科技小院,以广西融安脆蜜金桔科技小院负责人韦勋海等为代表的新农人,有了更加殷切的期盼。
全媒体记者 荀诗媛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