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6日,广播剧《实业报国》在“柳州企业日”“柳州工匠日”惊艳开播。笔者认为该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色。
叙事艺术的聚焦性:
矛盾突出 剧情紧凑
一部优秀的广播剧,要充分挖掘故事的矛盾冲突,激发听众想象力,才能真正用声音来抓住听众的耳朵。
《实业报国》化繁为简,以小见大,巧妙截取龙菱集团发展的三个横断面:工厂突围、企业改制、技术创新,时间跨度达60余年,全面追溯柳州工业的发展历程,展现以龙尚柳、柳三锤、陆水生、阿明等为代表的柳州产业工人的责任担当与爱岗敬业。
优秀的文艺作品,会让人物在探索中明确自我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龙尚柳每一次解决矛盾的过程,都是一次自我革新与超越的过程。正因如此,听众时而感伤,时而焦虑,时而激动,听觉的体验感极强。
塑造人物的人文性:
以人为本 人物鲜活
工业题材的广播剧,要跳出只重技术、不重人本的误区,突出情感,聚焦人物的内心,才是正道。
该剧从人文视角出发,抓住情感核心,深度挖掘人物内心世界,不仅给作品带来了故事性、可听性,还增添了作品的思想价值。
龙尚柳代表着老一辈产业工人,为国家工业发展奉献一生。阿明的原型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广西首位“大国工匠”郑志明,他潜心钻研实现科技创新的场景,也在剧中得到真情演绎。
老厂长陆水生临终前的含泪嘱托,工友们的攻坚克难、互帮互助,全厂员工自发呐喊……这些细节,都给听众呈现了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中国工人群像。
《实业报国》中一句“肉粗骨头硬,做事特别狠!”的台词多次出现,并作为全剧结束语。这是画龙点睛之笔。柳州人性格的内核,恰恰是粗粝倔强、务实激情,这也恰是中国产业工人精神内核的写照。
创作主题的时代性:
关注地域 立足现实
《实业报国》在语言、音乐、音响上,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渲染了剧中的各种氛围,柔和了工业题材广播剧的硬度,充分展现了柳州地方文化,增强了艺术性。
该剧主题宏大,具有高度的时代感。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柳州始终坚持“实业兴市”不动摇,在“十四五”期间,柳州市委、市政府继续深化推进“实业兴市,开放强柳”,加快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城市,开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实业报国》是大时代中应运而生的艺术作品。可以说,这是一部柳州工业传奇,也是一部中国工业传奇。
广播剧《实业报国》彰显了柳州产业工人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家国情怀,书写了工业发展的“柳州惊奇”,为弘扬中国精神,诠释伟大时代进行了独具艺术特色的积极探索,实属广播剧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