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珊
《实业报国》是中共柳州市委宣传部、柳州市文联和柳州市广播电视台联袂创作推出的一部广播剧。
《实业报国》这部广播剧,以一个名为龙菱的企业永不止步的前进历程为切入口,展现柳州人民脚踏实地干实事,赤胆忠心报效祖国的初心和成果。整个故事一气呵成,一口气听下来犹如吃了一碗正宗柳州螺蛳粉,香辣酸爽,过瘾之至。分段听,又会产生催人奋进的急迫感。
以时间轴划分,故事围绕着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中期以及进入新世纪后三个节点顺流而下,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事如何更迭、大浪如何淘沙,讴歌企业人,或者说柳州人实业报国,攻坚克难,永不止步地保持前进的决心和勇气,是《实业报国》一以贯之的内核。
故事的开篇,率先登场的是柳三锤。柳,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柳州。而三锤,这个名字一听就很硬气,很有怕什么艰难困苦,撸起袖子加油干,干就是了的无畏气质。其次登场的是龙尚柳,他是不远千里从繁华的大上海来柳州支援建设的,作为上海交大动力与机械专业毕业生,他是当年千千万万南下援建知识分子的化身,是柳州龙菱微型汽车厂近半个世纪精彩的亲历者,也是广播剧里承前启后的串讲人。
广播剧的难点,在于只能用声音塑造人物,讲述故事。而故事的初始——1982年,听众率先听到的,不是机械的轰鸣声,而是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有人在摆摊,有人在卖货,有人在打零工。声音刻画出的南方风物,一下子就制造出重重悬念,引出无限联想,怎么这个厂门口居然像个菜市场?听众忍不住就会在心里问一句:葫芦里卖的是啥药?
故事的第一个节点,讲述后来成长为新能源汽车翘楚的龙菱微型汽车厂如何借助科技的力量走出困境。广播剧别开生面,将汽车厂新品的呱呱坠地和一场婚礼并行讲述,听起来耳目一新。
《实业报国》最后的部分,用了相当的篇幅呈现企业在新时代下新的啃硬骨头的故事。例如,龙尚柳为阿明奔走于各个管理部门,终于为阿明争取到特殊人才的特殊待遇;田蕾主动退居二线,为剥离辅业实现企业轻装上阵保驾护航等。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听这部剧,就像吃一碗香辣酸爽的柳州螺蛳粉,一碗下肚,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都是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