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木
先进文化、主流文学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撑,文学应当有其所承担的使命。在收听了柳州广播剧《实业报国》之后,我被该剧呈现出的人物形象和命运所吸引,为剧中人物呈现出满满的正能量和坚韧的秉性而折服。
“肉粗骨头硬,做事特别狠!”这是广播剧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句话,看似直白,实则通透,这是柳州产业工人身上迸发出的韧性。正是这种韧性,不断推动龙城走向辉煌。该剧牢牢地把握住汽车企业发展的主线,真实地再现产业工人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爱国爱家情怀。伴随着叮叮当当的铁锤声、机械声,通过语言艺术,龙尚柳、柳三锤、廖乐贵、韦大牛、阿明、武博等一帮技术产业工人的个人特征鲜活起来,形象立了起来,龙城发展和城市秉性跃然剧中。该剧让历史和人物说话,近距离地描绘出过去时态和当下龙城工业发展的过往,讲述了不同时期工业发展和产业工人的悲欢离合;既有创业之初的艰辛,又有建设时期的悲喜,更有企业改制的迷茫和探索,呈现出产业工人在不同时期开拓者的坚韧形象。实业报国、实业强国,小岗位也有大作为,平凡人也有大梦想,这是广播剧所呈现出韧性的力量。
广播剧叙事内核始终围绕一条主线,简要明晰,有故事讲故事,以人写事、以事写人、人事共融、事随人转的基调,人物在事件推进中不断成长,紧紧相互依存,人物的人生轨迹演绎切合时代性。剧中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风趣,回味悠长,值得一听。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剧中映照着现实,龙城是怎么样炼成的,就是这样炼成的。让我们不妨慢下脚步,细细来聆听多角度、多层次、多色调展示工业文化的《实业报国》广播剧,体会工业坚韧而粗犷的磅礴力量。不论在剧中或现实中的产业工人,他们身上折射出工业发展的光芒,映衬着时代的沧桑巨变,正是他们让我们对城市充满了期待和敬意。这正是文学的使命,以丰满的人性温暖人的心扉,净化人的心灵,这一些艺术形象凝结了时代高品质的温暖。当然广播剧中一些人物的成长和转变,过于直白,须有铺垫和过渡,不应是单一的维度;对于史料资料的应用,需要进一步精炼和提升,应更巧妙地应用到文本中,尽量避免口号式和标语横幅式的“大白话”,展现出当今时代下的语境和文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