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当前,我市把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城作为发展的战略首选方向。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坚实支撑。柳州人社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和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加快培养一支能够与现代科技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柳州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城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协同发力的政策支持体系。坚持党对技能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社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各司其职、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协同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多方建设的强大合力。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市战略,用好人才新政2.0和“龙城金蓝领”培育计划,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加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需求,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有关行业重点培育领军人才,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切实增强高技能人才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
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服务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最基础、最重要的路径。我市拥有职业院校26所、12.8万多名在校生,并被列为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深化校企合作,聚焦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东风柳汽新能源“龙行工程”、广西汽车集团新能源专用车提升工程等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领域,鼓励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实施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培育适应重大工程、重点产业的专业群,持续推行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以满足企业和市场对技能人才的多层次需求。积极鼓励企业技术技能大师参与职业院校教学,支持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平台或厂中校,通过规范标准、资源共享和服务互换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培养造就更多服务柳州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依托现有的11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进一步完善国家、区、市三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体系,鼓励支持企业、院校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深化我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联盟建设,切实发挥好联盟在技术交流、人才培养、工艺创新、产业引领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完善评价体系,畅通高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健全完善科学化、社会化、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以企业需求、社会认可为评价导向,全面实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加强专项能力考核,引导更多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开发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支持企业启动首席技师评聘工作,拓展技能人才成长空间。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比照认定制度,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形成纵向有阶梯、横向可贯通的人才发展路径。积极推荐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指导企业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鼓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实行特岗特酬,提升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突出正向引导,实施长效激励保障机制。以表彰激励制度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是做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建立健全以政府表彰为引领、行业企业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体系,选树表彰“柳州技术能手”“柳州工匠”等优秀典型,广泛宣传“柳州企业日”“柳州工匠日”,增强高技能人才的获得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示范作用,以成功承办第三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和第一届广西技能大赛为契机,广泛开展多层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形成以柳州市职业技能大赛为中心,各部门、各行业专项赛为补充,各企业、院校和县区技能竞赛为基础的竞赛体系,实现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评、以赛促建,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