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4年05月10日

多措并举激活柳州脱贫地区民众内生发展动力

□《基于社会创新的激发柳州脱贫地区民众内生动力的路径研究》课题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柳州脱贫地区面临着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如何激发这些地区民众的内生动力成为了关键。以柳州少数民族地区为例,近年来“两茶一木,种稻养鱼”、森林康养休闲、森林休闲体验旅游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脱贫地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思维落伍、社会治理滞后、生态保护不佳等挑战依然严峻。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地区的长远发展,也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从激活民众内生动力的角度出发,多措并举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科学的规划和创新的思维,推动柳州脱贫地区走向全面振兴。

以社会创新为核心,增强柳州脱贫地区的发展活力。一方面是加强特色产业集聚与拓展。以柳州本土特色产业以及新兴产业为支点,整合地方优势资源,立足柳州生态民俗、非遗文化、旅游资源等五大类资源,发挥其禀赋优势。通过内外结合创新的方法整合优势资本,促进产业间协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质化转型,从而拓展产业功能的内涵,为脱贫地区注入强劲活力。同时,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立足地方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培养与社会接轨的实践型人才。另一方面是实现地域共生的目标。释放政府、学校、村民、企业、社会组织等角色协同创新的活力,基于互惠性原则,提出满足多方参与者利益的价值主张,平衡不同角色的供需关系,建立可持续的协作式网络,发展有产业支撑、人居环境良好、物质和精神文明富足的现代化社会共生系统,实现地方价值共创,促进社会互动和价值共创的实现。引导脱贫地区产业融合下的要素合理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以因地制宜为原则,激活柳州脱贫地区的发展潜力。柳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创新发展转型需要在保护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整合传统村落生态民俗和文化资源,采用“保护+复兴+创新”的发展模式。以“文旅+农业+品牌”为主要发展路径,营造文化氛围,贯穿特色农业,建立在地文化体验中心,打造特色文旅及农产品品牌。例如,融水苗族自治县创新发展转型需要全面发展产业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村电商+农户”的产业体系指导产业创新发展。在生产上采用技术推动、在营销上采用市场拉动、在策略上采用设计驱动的发展策略。加强柳州帮扶数字服务平台的应用,紧密联系多方利益相关者,在研发与设计、生产与制造以及营销与服务体系方面不断优化完善。

以基层治理为抓手,增强柳州脱贫地区的发展韧劲。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通过建立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可以为脱贫地区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方面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同时推动农村基层治理创新,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发展。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政策解读等方式,加强对群众的思想引导和政策宣传,帮助他们了解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发展方向,激发他们的脱贫致富信心和积极性。同时,要注重培养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实现可持续的脱贫发展。

以绿色生态为基底,提升柳州脱贫地区的发展质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各地独特的资源条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创新性地探索“生态+”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以此实现产业与生态的深度融合。对于那些面临农业面源污染挑战的地区,必须坚决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污染问题,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农业,同时加强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在农业生产具有明显优势的地区,可以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发展农耕体验、田园观光、研学教育等富有乡村特色的休闲农业项目。而在那些拥有丰富乡土文化的地区,则可以尝试将生态与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积极引入先进的数字技术,提升有机绿色农业的发展水平。 (执笔人:段东)

--> 2024-05-10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23536.html 1 多措并举激活柳州脱贫地区民众内生发展动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