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被誉为“白衣天使”,他们肩负着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用专业的技能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守护生命的尊严与希望;而母亲,这个温暖的称呼,承载了太多的爱与责任,她们以无尽的耐心和关怀,守护孩子们平安成长。
5月12日,我们迎来了第113个国际护士节,这一天也是感恩母爱的日子。近日,记者有幸采访了5名护士,其中有人是“妈妈护士”,有人是“子承母业”……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这份独特的温暖与力量。
韦丹 化小情为大爱,家人是最坚实的后盾
“很荣幸有机会获得第二届实境静脉输液技能服务大赛一等奖,我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努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5月8日,在柳州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总院举办的护士节表扬大会上,从事护理行业9年的重症医学科护士韦丹分享了她的感悟。
2021年,韦丹从其他医院转来柳人医集团总院工作,至此和从事消防工作的丈夫结束了4年的异地分居,一家团聚。“家人很支持我的工作,大女儿今年6岁,小女儿3岁,在婆婆和丈夫的影响下,女儿们也很理解我的工作。知道妈妈是在治病救人,有时我上夜班回来需要休息,大宝会提醒小宝要安静,婆婆还会主动带她们出去玩。”韦丹笑着说。
由于重症医学科是一个专门救治高危、病重患者的科室,在这里常常上演着“生死时速”,这也对陪伴在患者身边的“白衣天使”有着无惧困难、不分昼夜工作的高要求。在刚加入柳人医重症医学科这个大家庭时,韦丹要专心学习各种专科知识及技术,和谐的家庭给了她极大的支持,成为她坚强的后盾,让她能沉下心来,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提高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细心周到的服务。
韦丹说,她很感谢母亲和婆婆为他们的小家的付出,同样也很感激丈夫和女儿们对自己职业的理解。正是有了家庭给予的温暖与支持,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将家庭的小爱转化为大爱,为患者传递关爱与温暖,带去康复希望。
张琴 将心比心,悉心为患儿提供专业服务
护理动作娴熟流畅,照顾患儿细致入微,用亲和力十足的笑容温暖无数患儿;上衣口袋前挂着一个可爱的小挂件,每当有患儿哭闹时,她总能安抚好患儿——这是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护士长张琴多年来的工作写照。她护理技术专业、大爱无疆,成为无数患儿的“守护天使”。
在16岁的女儿眼中,张琴则是一个像朋友一样的妈妈。“成为一名母亲,其实对我影响还蛮大的。我很喜欢孩子,成为一名家长之后,我更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理解患儿家长的心情,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张琴说,女儿小时候放学总来医院写作业,几乎是在她工作的地方长大的。耳濡目染下,女儿对护士这个职业充满了崇敬,觉得是一个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职业,值得为之奋斗和付出。“女儿计划将来从事医疗工作,我很为她自豪。”
2022年,张琴迎来了一份特别的惊喜——她怀上了二宝,她的心情又和生女儿时略有不同。“女儿出生的时候,科室还在发展阶段,很多时候我都顾不上她,现在我已经找到了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张琴说,自己现在儿女双全,在珍惜与家人相处时光的同时,她也深知自己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会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守护患儿健康。
李艳 充当“临时妈妈”,用爱心呵护患儿
10日8时许,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儿内科病房内一派忙碌景象。该科副护士长李艳正在进行晨间查房,在她眼中,身患不同疾病、有着不同症状的患者,都有一个亲切的名字——孩子;而在这里,她也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临时妈妈”。
李艳自19岁成为一名儿科护士后,至今已在护理岗位耕耘23年,从为人子女到为人父母,时间让她改变了许多,不变的是她对患儿数十年如一日的精心护理与呵护。
身在儿科,李艳深知患儿要么还不会表达,要么疾病具有隐匿性,不像普通患者可以直接沟通症状、病情。因此,她在和患儿打交道中练就了“看家本领”:能从患儿的眼神、哭声中获取信息,判断患儿的病情。
2010年,李艳拥有了新身份——母亲。也是这一年,她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护士长,她也更深刻地领悟到“临时妈妈”的职责所在。
李艳坦言:“成为护士长之后,我身上的责任和担子变得更重了。”身为母亲的她深知对患儿的治疗和护理,不光关乎患儿自身的健康,还关乎患儿一家的希望。
为了让每一名患儿在医院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李艳这些年带了不少徒弟,也带领着团队攻克一个个难题,为更多患儿健康成长护航。“看到患儿经过我们的护理后康复,被父母欢心地接走,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李艳笑着说。
江盛 一颗“医护心”在两代人的奉献中传递温暖
“我之所以会成为一名护士,不仅是出于自己的兴趣,也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34岁的江盛是市红十字会医院手术室麻醉科一名男护士,从业已有12年。他的母亲盛兰英,则是一名有着33年从业经验的资深护士。对于江盛来说,母亲不仅是自己的养育者,也是他职业道路上的引路人。
作为护士的孩子,江盛从小就对母亲工作的特殊性展现出了极大的包容与理解。他从未责怪母亲有时会因工作忽略了对他的照料,反而发自内心地对母亲及护士这一职业充满了敬佩之情。“看到一个又一个病患,经由母亲的悉心照护后重获健康,我真的特别骄傲、自豪。”江盛说。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一颗同样想要救死扶伤的理想的种子,悄悄在江盛心中发了芽。
把患者当作家人般悉心照护,这是江盛从母亲身上学到的。据江盛说,母亲对待患者十分亲切,这使她至今都拥有一批“铁粉”,他们一旦感到身体不舒服,都会先来找母亲咨询。患者的信任,是对江盛母亲多年从业经历的最大肯定。
如今的江盛,和母亲穿上了一样的“白衣”,传承了母亲待患者如家人般的护理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护士的工作内容或许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可那份救死扶伤伟大的精神却从未变过,一颗炙热的“医护心”也将在两代人的奉献中传递温暖。
翟月英 护士+妈妈,双重身份让她更加强大
“每当听见患者及家属真诚感谢的话语,我都觉得之前的辛苦不算什么,我为自己是一名护理人员感到自豪。”翟月英是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中西医结合院区骨科外科的副护士长,身材娇小的她工作起来却总是有着十足的能量。在面对一些年纪较大或失去自理能力的患者时,她总能耐心照顾、悉心护理;遇到对治疗过程不太了解的患者时,她也会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解释。因为她知道,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是护士的天职。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除了是护士,翟月英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护士和母亲,都不是容易的工作。”翟月英笑着说,这两者各有各的累,但也各有各的幸福。
对翟月英而言,幸福是看着两个孩子健康快乐地一天天长大,也是患者脸上重新绽放的笑容。两重身份的相互滋养,让她能够用母亲般的耐心与爱心,温柔照护每一位患者。而她作为护士的责任感与信念感,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两个孩子。
聊起对孩子未来的期待,翟月英毫不犹豫地表示:“虽然医护工作很辛苦,但我还是希望我们家两个孩子长大以后能够成为一名医生或者护士,因为这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
(庄子莹 余琦 宁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