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测有效!公园20分钟效应是真的!”“公园,打工人的另一个‘港湾’!”随着“公园20分钟效应”在社交媒体上走红,不少人分享了自己逃离工位,前往公园体验“散散班味儿”的经历。
什么是“公园20分钟效应”?
为何短短20分钟的公园疗愈之旅会如此受到打工人的欢迎?昨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公园,并就此采访了柳州市心理卫生协会会长谢静,探寻为何“公园20分钟实践”成为打工人们心中的“精神快充”。
今年春天起,“公园20分钟效应”在社交媒体上被频繁提及,随着越来越多人加入并发布分享实践感受,推动了其进一步“破圈”传播。
记者了解到,“公园20分钟效应”起源于《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的一项研究,其中指出,每天只需抽出短暂的时间来到户外,无需其他运动,就可以感受到放松,即使只是在公园或其他能接触大自然的地方待上20分钟,也能拥有更好的精神状态。
逛公园极具性价比!
对于身处快节奏生活中的当代年轻人而言,20分钟的碎片时间比较容易留出来,也更容易坚持,逛公园可以说是一件极具性价比,并且能持续的事情。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体验感受:“在公园里,什么都不做,就躺在那里,听着鸟叫声和微风,忽然感觉自己整个人平静了,心里很踏实。”这一感受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大多数尝试“公园20分钟效应”并分享心得的网友,虽然理由不同,但最终都认为与自然短暂接触后,情绪和心理健康得到了明显改善。此外,除了城市里的大型公园,社区绿地、江边步道等也是不少人放松的选择。
市民吴女士也是“公园20分钟效应”的践行者,“我最近比较爱去龙潭公园,在绿荫下看到透亮的湖水,感受到满满的生命力,治愈感直接拉满。”吴女士说,望着蓝天白云,感受初夏微风,内心也变得宁静了,她还计划周末去打卡柳州的其他公园。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汪雨馨也有同感,初入职场的她最近压力很大,最近她尝试下班后前往工作附近的雀儿山公园放空自己,既无成本,精神压力又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那么,为何“公园20分钟”有着如此治愈的作用呢?市心理卫生协会会长谢静表示,置身自然环境中,可以显著降低体内的皮质醇,同时,让大脑的控制中心、前额叶皮质得到了放松和休息,而植物释放的芬多精能正面影响情绪效果。“当我们身处绿色空间中,感知觉得到丰富,感知觉的丰富又会拉动我们认知的改变,有些执念在自然环境中变得有弹性,心理压力也得到了有效缓解。”谢静说,从时间选择上来说,20分钟足以让大脑从日常压力中脱离并能感受到自然放松的最短有效时间,从实践上而言,20分钟也让运动者更有能力坚持更愿意尝试。
“去公园户外,亲近自然,是对我们的身心健康赋能的实践。”谢静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园在龙城市民家门口建设,让更多绿色近在咫尺。同时,我市各综合公园和绿地也不断增加更多符合市民需求的设施,为“公园20分钟效应”的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全媒体记者 庄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