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文脉春秋·柳州》大型系列纪录片引发热烈反响。镜头中的柳江、立鱼峰、东门城楼、青云民生市场、柳侯祠、程阳八寨等柳州文化地标,让人留恋,令人神往。
历史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柳州有着2100多年历史,于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此次登上央视,再一次“出圈”,更彰显其独特的魅力。据央视综合频道统计,《文脉春秋·柳州》收视率在上星频道同时段排名第一,节目单日相关话题阅读增量达3452.5万次,节目主话题#纪录片文脉春秋#累计阅读量达3亿次。
当时光大幕缓缓展开:白莲洞、鲤鱼嘴、柳侯祠、东门城楼、摩崖石刻、风雨桥……这些犹如珍珠般散落在龙城大地的历史文化遗存,见证了柳州发展演变的沧海桑田,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人文积淀,滋养着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让许多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深感自豪,也让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参与者引以为傲!
以法之力,守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座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的根脉所在、特质源起。截至2024年底,柳州市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座,自治区历史文化名村3座,国家及自治区传统村落79个,划定历史文化街区2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8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41项,历史建筑116处,古树名木12386株,国家工业遗产1处,中国重要农业遗产1项,广西地名文化遗产3处。
近年来,为加强我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我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以法之力保护“金字招牌”。
2021年,柳州在全区率先出台《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并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明确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对象,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等;并相应出台了《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工作方案》、历史建筑巡查监管制度、保护名录制度等各项配套制度,逐步构筑起守护柳州“金字招牌”的一道道安全屏障。
与此同时,每年在条例规定的1月4日柳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宣传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组织各有关单位、各界群众开展“柳州名城保护大家谈”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人人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良好氛围。
近十年来,我市组织编制《柳州市“百里柳江”景观控制性规划》《柳州市山体景观保护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针对柳州天然的“壶城”形态,实施具有柳州特色的山水视廊控制,让古城营建与山水有机融合,构筑成“百里柳江、百里画廊”天然风景带,使“山水城一体”的传统风貌格局在历史城区得到保护、延续和感知。目前,柳州市城市自然景观格局保存完好,山水格局在历史城区得到有效延续。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实施市中心区沿江夜景灯光整体提升工程项目,全面提升城市景观亮化水平,打造出具有柳州文化特色的城市山水灯光夜景。
活化利用,让历史名城在保护中焕新
作为工业城市,柳州有着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一处处工业遗产是柳州城市工业繁荣发展的见证,记录了城市发展的印记,如何做好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柳州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
位于北雀路的原柳州市空气压缩机厂,共有7栋71700平方米的老厂房。我市将其进行保护修缮,活化利用成为柳空文创园,赋予影视娱乐、特色旅游等功能,连续几年成为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多个活动的举办地。该历史建筑保护活化利用项目,成功列入国家第五批工业遗产名录,并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如今已成为柳州的网红打卡点。
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是对工业文化、历史记忆以及社会价值的传承与提升。在柳州,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老旧、废弃工业厂房逐渐被改造利用。这些“老厂房”经活化后,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和活力,不仅留住城市记忆,更变身文旅“地标”。
位于文昌大桥旁的柳州工业博物馆,从老厂房华丽变身为全国首家获评一级博物馆的综合类工业博物馆。馆内藏有1902年以来反映柳州乃至广西工业发展各不同历史阶段的代表性实物6500多件,相关文献、图片、影像资料2.7万多件,是广西收藏工业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集中连片保护,让传统村落特色旅游“出圈”
目前,柳州市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已达到35个。如何让传统村落在“古”与“今”之间仍然保留着内生动力,融入和推动城乡和谐发展?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202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联合公布的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近年来,该县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利用力度,把传统村落的建筑修缮、风貌保护、人居环境改善与农耕文化、非遗传承、特色文旅、产业发展相结合,不断增强传统村落内生发展动力,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已成功“出圈”。
2024年,柳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做法分别列入住建部第二批、自治区住建厅第一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2024年全国春节“村晚”主会场活动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程阳八寨(平岩村)举办,获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86家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向世界展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乡村春节民俗风采。
全力守护,让“金字招牌”愈加闪亮
柳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石志高所长表示,多年来,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从制度层面出台了《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让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变得有法可依,明确了权责的划分,让各职能部门的协同变得更为通畅。2024年自治区政府批复的《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柳州所有名城保护类规划的总纲领,并且进一步挖掘和总结了柳州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为柳州后续的保护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来之不易,须倍加珍惜。今后,我市将持续推进《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贯彻实施,系统完整保护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全力守护“城市之魂”,延续历史文脉,将历史文化保护作为提升城市品质内涵、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全力以赴将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愈加闪亮!(李书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