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兰亭七子”名单近日揭晓。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柳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傅绍尉,历经层层评选后脱颖而出,成为广西首位获“兰亭七子”称号的书法家,为我市打造“龙城笔阵”文化品牌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兰亭雅集因时相传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一场历史上颇具盛名的“东晋文代会”在山阴兰亭拉开帷幕。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子侄王凝之、王徽之等,以及名士谢安、谢万、孙绰等共42人在此相聚。在这场雅集上诞生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引得后来者心摹手追。
“中国书坛兰亭书法双年展兰亭雅集42人展暨兰亭论坛”自2007年始,征稿对象为具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资格的书家,从中遴选42名书家的作品参展,再评出7名优秀作者授予“兰亭七子”称号。
兰亭雅集因时相传,延绵不绝,成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盛典。“兰亭七子”的评选是中国书法界的重要活动,旨在传承“书圣”王羲之兰亭雅集的文化传统,推动当代书法艺术发展。
傅绍尉获得“兰亭七子”称号,并非偶然,而是他十七八年来苦心孤诣、守正创新的结果。他自小学习书法,而立时潜心研习。从颜楷到“二王”行书,继而深入孙过庭、米芾、苏东坡、怀素之笔意,主攻草书、行书。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有梅花扑鼻香。一天中的7至10个小时,傅绍尉都与笔墨为伴,探索书法本真,“这是一条枯燥的路”。
广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卢培钊称,习书从艺,一看禀性灵气,曰才情;二看用功深浅,曰勤奋,傅绍尉二者兼备。傅绍尉的书法诸体兼备,尤以行草最为擅长,其大草不激不厉,婉转流畅,自在舒缓;行书气质古雅,秀美圆润,泰然自若;楷书疏朗开阔,姿态空灵,风神高雅。
习书从艺 虔诚敬畏
关于“兰亭七子”称号,流传着两种释义,其一是指王羲之的7个儿子;其二是指兰亭雅集的7个奖项,象征着中国当代书法界的最高荣誉,均寄托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兰亭精神,繁荣当代书法艺术的无限深意与万般期盼。
首届“兰亭七子”陈忠康、沈浩、吴行、张继、洪厚甜、王义军、刘洪彪,以及历届“兰亭七子”,无不是书坛中赫赫有名的执牛耳者,傅绍尉折服于他们的书法造诣。18年来,全国共有30余名书法家获“兰亭七子”称号,其中不乏蝉联该称号的佼佼者。
傅绍尉始终以虔诚之心对待书法艺术,第五届、第六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都有他的身影。今年,傅绍尉颠覆以往的风格,以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行书和怀素大草的融合性破体创作,追求“虚实对比强烈、大开大合、节奏变化丰富”的艺术特点。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学书法,不仅要懂传承,更要找精髓。傅绍尉说,临帖的过程要加以揣摩字的内涵、所想表达的意味,以及章法、结构、笔法蕴含的深意。无论字体还是风格,古人还是今人,巧妍还是古拙,飘逸还是雄强,傅绍尉都怀着敬畏之心,深入寻找、体会其中的审美意趣,避免因审美上的断层割裂造成审美壁垒与审美偏执。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院副院长董水荣在《笔锋里的精神——傅绍尉的帖学拓展》中评价,傅绍尉以《兰亭序》为技法依托的精细起笔,以“二王”提按果敢的运笔,以及行草夹杂的方式,这些都可以看到他在“二王”笔法上有着深入的用功。他对“二王”笔法体系的捕捉有着高度的敏感,并且能迅速抓住主要特征。
在根植传统的同时,傅绍尉也尝试创新,把多年所学融会贯通,锤炼自己的笔墨语言。实临、意临、背临、创作,近些年,傅绍尉的多件入展作品,以他撰写的文章或诗词为文本进行创作,意在打造文以载道、艺文兼备的原创书法作品。
翰墨书香 绵延不断
距离书圣故里1000多公里的驾鹤书院,翰墨书香雅韵绵长。如今现存的驾鹤书院是在原址上重新修缮扩建过的,还原古代书院风貌,常年举办书画展览及其他文化交流活动,观书论诗。在这里,也常见傅绍尉勤学苦练的身影。
驾鹤书院鼎盛千年,名噪八桂,是古时的重要场所,为广西最早的书院之一。南宋绍兴初年(1132年),吴敏、王安中、汪伯彦三丞相流寓柳州,暂住于水南僧寺,创建了驾鹤书院和三相亭。
南宋嘉泰年间(1175年),柳州知州赵师邈重修三相亭,并刻《复三相亭诗并序》摩崖于驾鹤山西南麓。此后,书院引来众多文人墨客慕名造访。傅绍尉介绍,柳州名人题颂题刻颇多,柳州博物馆和园林景区等收藏、保存的古今书法作品亦不计其数。
市文联主席黄才强表示,傅绍尉将千年书脉与当代审美进行创造性转化,荣膺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兰亭七子”称号,这不仅是他个人艺术成就的里程碑,更是让我市在国家级书法坐标中占据了制高点。
黄才强说,傅绍尉在艺术高度上的突破,使“龙城笔阵”摆脱了地域性文化符号的局限,获得了参与全国书法话语体系建构的资格,这无疑大大提升了柳州文化艺术在全区、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契合我市打造“龙城笔阵”文化品牌的目的——
广泛组织动员全市文艺工作者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传承柳侯大家风范,运用“笔阵”理念,讲求排兵布阵、战略战术,注重“团队作战”、协同作战,追求整体战绩,推动“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推动柳州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结语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进京展、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全国第三届草书展优秀作品,第八届、第十一届广西人民政府铜鼓奖……是殊荣,更是鞭策。
于傅绍尉而言,他将站在书法创新道路的新起点上,砥砺前行、积攒功力,融古出新。
全媒体记者 韦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