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广西三月三,市鱼峰公园里山歌对唱声愈发响亮,前来打卡者络绎不绝,其中,池中的刘三姐骑鱼升天雕像备受瞩目。而这尊铜像出自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何志刚之手。
何志刚,是一名因爱好美术而走上工艺雕刻的从业者。幼时他爱看连环画,也爱在草纸上涂鸦、临摹。1986年,22岁的他凭借练习多年的绘画技能,考上广西艺术学院雕塑专业。这份努力与机缘,让他开启了与工艺美术相伴半生的艺术情缘。
因爱好结缘雕刻艺术
30多年间,何志刚设计雕刻的作品很多,在柳州江滨公园、柳州文庙等城市景观带以及柳州高中校园等处都能见到。部分作品还伫立于南宁、百色等地。
细细揣摩何志刚的雕塑作品,大写意的设计,既有来源于生活的细心观察,也有能兼顾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俗与雅。
何志刚结合其为市马鹿山公园创作的1:1尺寸石雕《江滨码头藤篮卖石》谈及,“雕塑刀下,是自己的所见所感:20世纪70年代中期,柳州人发现并命名了本地第一个奇石品种‘墨石’之后,周边的石农每逢周日便用藤篮装着奇石到江滨大码头摆摊售卖。原来只卖盆景的江滨大码头,逐渐形成了奇石市场。”
2019年,他参与创作的石雕作品《古陶神韵》《雅石之光》以及《高古茗香》,先后获得2019年、2020年广西工艺美术作品(旅游工艺品)“八桂天工奖”金奖等荣誉。2024年,他还获评为第五届柳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工艺雕塑类)。
因专注收获赞誉
2010年1月20日《柳州日报》二版刊登《市区将立五雕塑 政府欢迎您点评》报道,提及“柳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市区适当的地点,塑造在历史上对柳州有较大影响的唐、宋、明、清的刘蕡、黄庭坚、徐霞客、杨廷理和柳州传说人物刘三姐的雕塑。”这则报道,让专注于工艺雕刻的何志刚十分自豪,因为他参与设计的雕塑作品获得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何志刚回忆,创作《刘三姐成仙》设计图稿时,灵感源于刘三姐骑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图稿设计了一条金色大鲤鱼从小龙潭中一跃而起托住刘三姐直飞云霄,将传说变成灵动的线条,获得评委认可。
经过施工队3个月的加班赶制,何志刚与团队铸造出一尊像高6.8米、重2.5吨的黄铜雕像。他记得2012年安装时,施工队用了十几台水泵在池中抽了一个月的水,才勉强达到施工条件。铜像安装后,引起热心市民和山歌爱好者的关注。
因匠心坚守传承
在满眼青翠的市马鹿山公园里,市民逛累了,会在写满书法的石雕面前驻足欣赏。每当看到这一幕,何志刚的脸上会溢出一种获得认同的感动和自豪,因为公园里《江滨码头藤篮卖石》等大大小小几十个石雕作品,皆由他设计和监制。
步入花甲之年,何志刚感叹,切泥刀、压塑刀等工具逐步被高速旋转的设备以及3D打印等新技术取代,给工艺雕刻从业者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他将以进学校、进社区等多种方式,努力培育更多工艺雕刻爱好者,向更多人展示这份技艺,坚守这份传承。
全媒体记者
荀诗媛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