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5月23日

“方便”之处何以“出圈”?

——从市民身边的公厕感受到柳州的城市温度

公厕内干净整洁。

休息间设备齐全。

段建华打扫自己的休息间。

公厕外绿意盎然。

近日,本报全媒体平台报道我市公厕成为市民及外地游客热门打卡点引起热议,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照片和如厕体验——公厕造型独特不失美感、室内设施应有尽有……处处体现人性化设计。厕所不仅免费还十分干净,保洁员待人亲和友善……一连串点赞之声,让公厕成为众多网友心目中的“城市惊喜”。小厕所蕴含大民生,我市公厕何以“出圈”?其中有何特别之处?

特点一:

打破传统造型 融入城市之美

在滨江东路,沿途有多座旅游公厕,这些公厕打破传统“箱体式”造型,在外形设计上融入现代化元素,大胆运用弧度线条,营造出独特的设计感。其中一所公厕外墙长满了三角梅,吸引不少市民前往打卡,也因此被众多网友誉为“长满鲜花的公厕”。

“原本以为全国各地的公厕都长一个样,没想到柳州的公厕特别美。”网友“天若有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拍到的照片,点赞柳州公厕美如画,并在评论区向其他网友“种草”柳州的美食美景。

称赞的声音络绎不绝,公厕竟然成了热门“打卡”地。在我市环江滨水大道、马鹿山公园、文昌路、雀儿山公园等热门旅游景点和路段,多座公厕有的依山而建将山水美景尽收眼底,有的建在公园绿地、繁华街区中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成为城市里一道风景线。

“柳州公厕不只是量的变化,更主要的是质的提升。一座看似不起眼的公厕,却能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与管理。”市环卫处市容科科长何桂兰介绍,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为民办实事”“厕所革命”等建设项目,在市区新建、改建、扩建了大量公厕,并新增移动公厕,不断完善城市公厕保障布局,目前现有的297座市政环卫公厕,全部达到了二类以上水平。

特点二:

“刺鼻味”少了 “人情味”多了

在传统印象中,公厕意味着“异味重”“脏乱差”。我市通过“源头控制+立体净化+全方位巡查”组合拳,让公厕彻底摆脱了“异味标签”。

今年5月12日,百色市游客李成毅来柳旅游,在五星商业步行街口,他通过“龙城市民云”App就能轻松找到附近公厕,如厕后不由得夸赞:“免费的公厕还能这么干净,难得!”这座日均人流量超千人的公厕,在除臭除尘和智慧公厕系统的加持下,每天保持干净如新。

“绝大部分市政环卫公厕内,我们都加装了空气净化负压除臭系统,从源头减少气味在室内的停留时间,降低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同时,每天还有公厕巡检员到各个公厕进行多达10多项卫生指标检查,市民如厕后也能够感受到公厕没有异味。”何桂兰说。

除臭只是一方面,我市公厕在满足基础服务的前提下,还增添了多道“人情味”。

如体育广场的公厕,这里的智慧公厕系统实时显示蹲位,减少了市民排队等待时间,母婴、残疾人等人群专用的第三卫生间配备有低座椅、方便扶手、紧急呼叫按钮、儿童安全座椅等,能协助特殊群体解决如厕不便的问题,让特殊群体感受到城市温度。

从“不轻易迈进”到“舒适便捷”,我市公厕发展不仅是设备更新,更是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生动诠释,通过将“保洁除臭”与“智慧化”“适老化”“适幼化”改造相结合,公厕成为兼具实用的多功能场所。

特点三:

既是“方便”之处 也是文明窗口

公厕设施不断升级,保洁质量不断提升,保洁员的工作环境也在不断改善。

在东环大道东侧,有一座“夫妻档”公厕,记者走进里面看到,墙面有醒目的文明宣传标语,提醒市民厉行节约用水用纸;多媒体播放机里还轮播着文明倡议。保洁员段建华和妻子孟伏莲忙个不停,这里既是他们的工作岗位,也是他们的“第二个家”,闲暇之余,夫妻二人在公厕角落种上绿植,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市民都有良好的如厕体验。

“这里虽然比不上繁华的商业街区公厕,但我们每天严格落实‘一客一保洁’制度,确保公厕‘随脏随扫’。”段建华说,在这座公厕从事保洁工作的8年时间里,他慢慢感觉来如厕的市民“变”了,“以前有的人不讲卫生,增加了保洁难度。如今,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市民文明如厕,能够主动维护公共设施,这也是一种‘双向奔赴’!”

在走访时,记者还注意到,在智慧公厕系统的帮助下,市民如厕排队秩序井然,公厕内的免费纸巾不再大把大把的浪费,洗手液等消耗品市民也能按需取用……如今,翻开公厕前的意见簿,市民游客投诉公厕的“差评”少了,对感谢保洁员拾金不昧、亲和助人的“好评”多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公厕这一载体,感受到柳州这座城市的温度。

全媒体记者 李斌 报道摄影

--> 2025-05-23 ——从市民身边的公厕感受到柳州的城市温度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45879.html 1 “方便”之处何以“出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