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通过强化创新研发、推进数字化转型、拓展海外市场等途径,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在经济环境变化的风浪中勇敢搏击,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创新蝶变。
向“新”而行
激活发展动能
当前,科技创新已成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数据显示,民营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了80%以上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90%以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
有效专利519件,其中发明专利190件;参与修订国家标准24项、行业标准20项,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规范化……立白科技集团创新步履不停。
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持续激发,离不开政策措施保驾护航。
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以法治的稳定性增强企业发展的确定性;7部门联合推出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亮相,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债券市场“科技板”创新推出,支持科技型企业等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法治筑基、制度优化、活水浇灌,民营企业创新更有底气。
5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5,较4月上升0.3点,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下降趋势,回升明显;1至5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
“从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到出台一项项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举措,都为我们创新发展营造了更加公平、稳定、可预期的环境,让我们更加安心、更有信心。”立白科技集团董事长陈泽滨说。
以“数”为擎
推动产业升级
数字化转型是增强民营企业发展韧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当前,我国大力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为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定下明确目标——2025年将选择34个左右的城市开展第三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力争到2026年完成100个城市4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着眼全国各地,《吉林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3-2025年)》《重庆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7年)》《江苏省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多地出台方案,持续激发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愿景与需求。
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平台企业、数字化服务商、信息技术企业等加快打造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其中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APP数量已超过46万个。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张钟文表示,鼓励民营企业加快数字科技布局,加速实体产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之举。
通“联”全球
打开广阔市场
从国产机器人亮相国际消费电子展,到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投资建厂,再到国货“潮玩”引发抢购热潮……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走向世界舞台。
近年来,民营企业正逐步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今年前5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7%,占整体进出口比重达57.1%。
海外市场是金山办公重要布局的市场。目前,金山办公全球月活设备数超6亿;安踏加快拓展东南亚市场,积极开启国际化进程;影石创新的全景相机受到国外科技爱好者认可,公司业务和产品已拓展到上百个国家和地区……更多的民营企业阔步向外,通联全球。
随着中国企业的出海半径不断延伸,“朋友圈”也更加多元。从外贸数据看,今年前5个月,新兴市场贡献更多增量,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合计增长4.2%,对东盟增长9.1%,对非洲增长12.4%,多元化市场格局不断拓展。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是为了获得新市场和出口机会,更要通过拥抱全球来增强长期发展能力。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拥有丰富的资本、技术、销售渠道、供应商网络等,能够为全球市场带来更多资源。
踏浪出海,亦可持续夯实、依靠本土发展优势。
“扎根本土、辐射全球是我们的破局路径,也是我们抵御外部冲击的制胜法宝。”联想集团全球供应链首席转型官徐赫说,这一策略能够更好依靠国内完整高效的产业链体系、物流效率及成本优势,也将持续带动国内上下游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与社会价值。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广大民营企业将继续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创新转型中锻造核心竞争力,在开拓市场中把握发展新机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