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摄氏度左右的铁水流淌,烈焰舞动着赤红的身姿,热浪不停地翻滚,好似一个鼓手用高温的鼓槌不停地敲击着周围的空气。
这是记者在柳钢炼铁总厂3号高炉出铁时的所见所感。7月17日,记者近距离感受炼铁工人在火热的铁水龙沟前,给铁水取样、测温的日常。
直面超1500℃铁水
当天9时30分许,记者来到3号高炉炉前看到,炉前副主操董正发在东、西出铁场来回奔走,监管现场生产安全工作。
“还有半小时就出铁了,你们先等一等。”董正发对记者说,“因为生产安全规定,你们不能直接体验铁水取样、测温工作,可以跟着看看,感受一下。”
在炉前等待的时候,现场并没有记者想象的那样闷热。记者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温度计,显示炉前温度为33.6摄氏度。环顾四周发现,数台轴流风机的叶片高速旋转着,一阵阵风不断吹来,记者撕下笔记本的一张纸,松手的刹那纸被吹飞数米远。
10时许,董正发来到了3号高炉东出铁口,一边打开出铁口的大门,一边说:“准备出铁了,你往后面站点。”
大门打开的瞬间,火红光芒倾泻出来,灼热感朝着记者扑面而来。
穿着阻燃工服的董正发,戴上防尘口罩,拉下了安全帽上的面罩,戴上隔热手套,拿着长约4.5米的测温勺走到铁水龙沟前。找好角度,董正发将测温勺伸进滚滚铁水之中,舀出一勺铁水,倒入出铁口前的铁水样品容器里。
随后,他拿起长约5米的测温枪,装上热电偶,再次伸到铁水中。不到一分钟,出铁口旁的温度显示屏定格在1534℃。
完成这些操作后,董正发取出凝固的铁样,放入样品传送机器中,通过输送管自动传送到实验室。
“稳功夫”非一日之功
这一通操作下来,董正发的脸庞变得通红,阻燃工服也被汗水浸湿。“铁水口的温度有四五十摄氏度。”他说着,走到轴流风机前,擦了擦脸上的汗,吹风降温。
“董师傅,能拿一下你的工具吗?”记者问道。
“可以啊,不过得要一定的力气哦!”董正发说,取样勺、测温枪都是差不多3公斤,又长又重,操作好有难度。
记者拿起测温勺,学着董正发的动作,对着空气尝试舀了一下,手有点微微发抖,没办法快速地完成舀取的动作。
在柳钢炼铁总厂工作了23年的董正发,负责铁水取样、测温已经有5年了。一个8小时的班次,他要进行约16次铁水取样、测温工作。正是在这样一次次与铁水近距离接触中,他练就了稳稳地一勺取样、一次测温成功的本领。
柳钢炼铁总厂高炉一车间值班工长李宏浩说,精准取样、测温对于监控铁水温度、成分至关重要,影响着后续的钢铁冶炼环节。因此,一般都会让经验老到的工人承担铁水取样、测温工作。
“热”岗位上的“凉”意
就在记者深入地了解炼铁工人的工作时,董正发的工友捧着一个西瓜从他旁边经过,招呼他到休息室吃西瓜。
“现在的工作环境比刚进厂的时候好太多了。”董正发说,以前上班不仅热,还有烟尘,戴的白色口罩工作一天后变成黑色。“近年来,厂里推行先进的除尘工艺,近期又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环境越来越好了。如今,操作室、休息室都装有空调,藿香正气水、西瓜及柳钢自产的绿豆沙、菊花茶等防暑降温物资,都会定时送到班组一线。”
采访结束时,记者来到董正发的休息室,空调带来的清凉瞬间隔绝了室外的热气。桌上是他的工友切好的西瓜,冰箱里摆放着柳钢冷饮,让人感到凉意十足。
在一旁的高炉一车间主控室,空调也开得很足。只见一块块屏幕被挂满了整面墙,原料准备、高炉冶炼、铁水处理等环节都清晰可见,操作工人坐成一排,只需轻点手中的鼠标就能对温度、原材料配比等进行精准控制。
全媒体记者 朱柳融 实习生 李镇江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