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全媒体记者陈粤)“神舟飞船发射时为什么要倾斜着飞出大气层?”“航天员如何在太空中生活?”近日,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镇中心小学的航天知识课堂上,孩子们通过直播连线向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师提问。解答这些问题的,是来自陕西西安西北工业大学教育实验学院的29名大学生志愿者。
这是团市委联合多家团委共同主办的“青春启航,引领未来”教育帮扶活动,通过线上授课的方式在融水苗族自治县10个支教点同步开展。活动聚焦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群体,依托西北工业大学“三航”学科特色,设计航空、航天、航海及素质拓展课程,累计覆盖学生超过1000人。
志愿者分工进行授课。和睦镇支教点以军事发展史为主题,结合影视与游戏元素梳理近代军事演进脉络,课堂上,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提问;香粉乡的课程聚焦编程基础,中学生通过编写“推箱子”游戏指令初步接触代码逻辑;大年乡和杆洞乡开展《小屁孩日记》英文阅读与影视教学,让孩子们在情景对话中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支教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搭建起一座桥梁,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西北工业大学志愿者表示,接下来团队还将推出航空模型制作、海洋知识竞赛及创意写作等课程。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整合高校、企业及公益资源,深化“互联网+教育帮扶”模式,构建常态化机制,进一步扩大课程覆盖面和受益群体,助力提升青少年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