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9月,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日寇攻陷湖南衡阳后,马不停蹄地挥师西进,向广西进攻,发起了桂柳战役。在日寇进逼柳州时,航空委员会第九飞机修理厂(以下简称“九厂”,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前身——柳州机械厂曾用名)遭到轰炸,一片狼藉,被迫转移到贵州清镇。
面对困境,九厂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在蛰伏中重拾希望,浴火重生,用行动为柳州乃至广西工业发展保留了“火种”。
紧急疏散至贵州
“1944年11月,日军逼近柳州,工厂紧急将约1000吨器材分批次运往未遭日军侵犯的贵州独山,但有300吨物资因时间紧迫未能转移而遭受损失。”柳州工业博物馆研究馆员李子军在讲述这段伤痛岁月时,深感惋惜。
为何非得走,不撤离不行吗?
事实上,飞虎队进驻柳州机场后,战机利用柳州基地,多次与日机展开空战,同时出击被日军占领的香港、广州、台湾,甚至到日本本土实施轰炸,对侵犯柳州的日机予以防卫反击。因此,柳州机场成为日军的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
李子军说,1944年4月,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国民党正面战场遭遇第二次大溃退。柳州作为工业重地和交通枢纽,频繁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包括九厂在内的柳州机场也遭到了多次轰炸。
“衡阳失守后,桂林告急,九厂修理班便从桂林陆续撤回。不久,桂林又告失守,柳州紧急疏散,九厂也安排撤迁。”1944年3月考入九厂第七期学员班的李梦秋在《抗战时期的第九飞机修理厂》一文中,提到了九厂紧急撤离的经历。
此时,九厂的人员仍在为修理和保护飞机而坚守。在九厂安排撤迁时,几架俄式轰炸机和教练机被加速修好,送往柳州机场起飞。两架零式战斗机来不及修复,作为研究品用火车运往河池金城江一带。让人痛心的是,这些研究品和九厂的机器物资,在运输途中遭日寇轰炸了。
1944年深秋,柳州城沦陷,九厂最后一批工人和抢运的最后一批物资也离开了柳州。九厂的人员和设备,随着混乱、拥挤的逃难者,历尽艰辛近1个月,才有少数设备和人员到达贵州独山。
最终,在清镇清点人数时,原来500多人的九厂只剩下了300多人。
即便经历大起大落,在贵州清镇时,九厂仍短暂恢复生产,检修少量美国侦察机,在困境中等待重生希望。
工业报国
1945年,抗战胜利后,九厂奉命解体,部分人员回到工厂旧地。1946年初,广西当局将分散存放在平乐、金城江纺织机械厂一带的机器和原材料运抵九厂旧址,创建广西机械铁工厂,后来改为柳州中国农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械公司”)。
随着解放大军不断南进,柳州获得解放指日可待。保护好城市的水电、通讯、交通等设施尤为重要。心有不甘的桂系军阀试图转移、毁坏农械公司的机器设备,爱厂工人奋起抗争、巧妙周旋,保住了工厂的重要设备。
拨开历史的迷雾,在这些奋起抗争、巧妙周旋的惊心动魄事件中,红色基因发挥了重大作用。这要从当时的鸡喇小学(现市二十四中附小)校长曾鼎讲起。
“1949年7月,地下党员罗群发展曾鼎加入党的外围组织——广西民主人士解放联合会。”市二十四中附小执行校长姚丽莎说,根据资料,曾鼎的任务是以校长身份作掩护,宣传党的政策,发展党的外围组织,团结和组织群众护街、护校、护厂,协助解放军接管,维持社会治安。
《柳州市党史资料》第九期的《鸡喇的日日夜夜》一文记载了曾鼎对完成任务过程的回忆。他通过学校与两厂之间的工作之便,多与工人接触、交朋友,最终在农械公司、三十兵工厂发展了组织,成立了护厂队。
1949年11月24日至25日上午,农械公司的利鸿燕等群众组织成员和其他进步工人一道,分头隐蔽在各车间及档案室周围巡逻警戒。11月25日上午9时许,敌工兵四团破坏队乘着两辆装满炸药的汽车冲进厂里,企图炸平工厂。
紧急关头,李贵山等30多名职工挺身而出,纷纷从车间和宿舍里冲了出来,一部分人堵住汽车,一部分人打开兵器库。霎时,用轻重武器武装起来的护厂队,枪上膛,手榴弹揭开盖子,一齐对准破坏队。敌工兵见势不妙,急忙调转车头逃之夭夭。当天上午10时,解放军进厂接管。
不熄的工业“火种”
解放军进厂接管农械公司时,时任总经理黄嵘芳匆忙逃往香港。他离开前交代将已搬到南宁的精密机器、设备装上10辆卡车,一旦南宁危急,就把卡车开往越南,另图发展。
然而黄嵘芳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以孔文炎、卢达、欧华、伦铨、冯杰松等为首的工人没有听从他的命令,经过斗智斗勇,把这批重要的机器设备保留了下来。
后来这批珍贵物资,对柳州机械厂(以下简称“柳机”)建设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党的领导下,柳机在鸡山脚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业奇迹。
1952年,农械公司改名为柳州机械厂,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第一代汽油机1101型汽油机、“伐木神器”051型油锯、全国拖拉机“头名状元”红河牌拖拉机,以及广西第一辆汽车、第一辆轿车,国内第一台270Q微型汽车发动机等在柳机诞生,为广西工业和中国工业创下多个“第一”。
柳州动力机械厂、柳州微型汽车厂、柳州磁电机厂、广西第一机床厂、田阳汽车配件厂等企业,在柳机的“托举”之下陆续诞生。1996年,柳机并入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改名为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后于2015年成为广西汽车集团子公司,继续朝着百年企业阔步迈进。
“一家百年企业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这种‘把企业命运与民族存亡绑在一起’的家国情怀,始终秉持工业报国的初心,早已融入企业发展血脉。”广西汽车集团党委副书记韦明凤说,这不仅让企业在动荡年代坚守生产不辍,在转型时期敢闯敢试,也孕育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不断朝前发展的内驱力。
(朱柳融 周仟仟 荣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