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柳州市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03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9月15日

快递进村 不惧高温

——记者跟随乡村快递员感受“滚烫”日常

快递物流车到达里雍邮政所。

记者将包裹倒出。

中午,工作人员在里雍邮政所整理包裹。

记者跟随王振科送件,将包裹和书报装上车。

在立冲村大塘口屯,村民让王振科帮忙查询快递。

记者(右)与王振科将包裹送达立冲村大塘口屯一家代收点。

王振科将包裹送达村民家。

王振科驾驶新能源邮车日行百公里。

王振科驾车行驶在乡道。

当天13时40分,室外气温38℃。

自我国启动实施“快递进村”工程以来,乡村寄递物流体系不断完善。市邮政管理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市“快递下乡”已实现全覆盖,快递服务不仅覆盖乡镇,还逐步延伸至村民“家门口”。近日,“秋老虎”依旧发威,高温下,乡村快递员如何及时将包裹送达?9月4日,记者来到鱼峰区里雍镇,跟随里雍邮政所乡村快递员王振科,体验高温中的乡村派件工作。

日均处理包裹超1000件

“出发,派件!”9时许,王振科已整装待发。车上装着前一天未派送完的包裹,他已与村民约好今日派送。

今年,是王振科从事快递工作的第20个年头。此前,他负责派送里雍镇大部分区域。随着快递量持续增长,如今每天有两班快递货车到站,处理包裹超1000件,站点也新增了人手。现在,他每日奔波百公里,为红花、立冲等5个村庄的居民派送包裹约300个。

“你的快递到了,现在在家吗?”经过20分钟、约11公里的车程,邮车抵达红花村,他拨通村民罗玉贵的电话。罗玉贵今年60岁,在村里建了一栋乡村别墅,随着农村快递物流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快递大都能送到他家门口,他添置生产、生活用品更加便捷。

“我经常网购,动动手指就买好了。”罗玉贵笑着说,他去年网购支出超1万元,最近还买了两盏太阳能灯、一台玉米脱粒机。

派件车从两轮换到四轮

告别罗玉贵,邮车继续前行。乡村道路蜿蜒,在一处陡坡急弯,因邮车较大,第一次上坡未成功,倒车后再次尝试才通过。

“和以前比,现在好多了。”王振科回忆,过去农村一些道路狭窄坑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夏日受暴晒,冬日吹寒风。为了保护邮件,他常用雨布层层包裹,确保报纸、信件和录取通知书等不被雨水打湿。

变化的不仅是路,他的配送装备也升级了,从摩托车换成了新能源邮车。风吹不到,雨淋不着,车内还配备了空调,工作环境改善了,派件效率也显著提高。

约半小时后,邮车抵达立冲村大塘口屯的一家便利店,这里是村里的快递代收点之一。王振科拎着几个包裹进门时,货架上还堆放着不少待取的快件。

“全村有4个快递代收点。”店主黄杏梅说,她店里有一个空闲区,便摆上货架免费帮村民代收,村民来买东西时顺手取快递。

邮路连接城乡百味

临近中午,室外温度约35℃,眼见地面热浪翻涌。记者跟随王振科在里雍镇上路边简单用餐。刚放下碗筷,闷热的天气催人入睡,却被一阵手机提示音叫醒:“货到了,准备卸货!”

打开货车厢门,王振科手脚麻利地卸下几个大麻袋,记者陆续将它们拖进里雍邮政所,不一会儿手臂便微微发酸。他的同事抓紧时间分拣,一边用扫码枪扫描面单,一边用马克笔标记序号。王振科说:“现在面单都隐藏了手机号,保护隐私,标记序号就能快速找件。”

汗水淌进眼角,王振科抬手擦了一把汗说:“暑期快递高峰刚过,接下来还要从‘金九银十’消费季、‘双十一’电商节忙到春节,两个人负责9个村,得争分夺秒。”

14时许,气温升至37℃,王振科装好车,开始下午的派送工作。一路上,他的手机也响个不停,不断有取件和收件的电话。“寄到哪里?我准备出发了。”王振科说,现在一些村民经营网店,将笋干、沃柑、醋等当地特产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

记者手记:从零星快递到日均上千件包裹、从摩托车跋涉到新能源汽车配送……我体验了乡村快递员的一天,才真切体会到“快递进村”工程给村民生活带来的改变。城市消费品进来了,丰富了村民的生活;地方特产源源不断走出乡村,增加了农民收入。邮车驶过,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全媒体记者 周茜 黄蕊 实习生 覃海蕗 报道摄影

--> 2025-09-15 ——记者跟随乡村快递员感受“滚烫”日常 1 1 柳州日报 content_352837.html 1 快递进村 不惧高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