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城县凤山镇对河村,有两位百岁老人,她们的长寿秘诀都有哪些呢?近日,记者对她们及其后辈进行了采访。
102岁的梁生凤:
每天都要散步
10月25日下午,记者在对河村荡坪屯见到102岁的梁生凤时,她正在参加村里举办的重阳敬老活动。只见她头戴帽子,穿着紫色的上衣,和家人一起坐在餐桌前等待开餐。因为是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有不少晚辈纷纷上前跟她合影。每次照相时,她都笑嘻嘻地紧握着晚辈的手。当村民过来给她发红包时,她不仅笑得合不拢嘴,还从裤兜里掏出一个红包发给对方。
“阿婆开心吗?”记者上前询问梁生凤,她当即转过头来说很开心。记者看到,老人的牙齿已几乎掉光,但说话时表达比较清晰,看起来也很精神。
文惠玲是梁生凤最小的女儿,今年65岁。她说,母亲平时除了双下肢皮肤因干燥比较痒之外,身体并无其他不舒服。说到长寿的秘诀,她说可能与母亲的心态和生活规律有关。
“母亲性格随和,平时很少生气。”文惠玲说,母亲吃饭和作息都很有规律。在吃的方面,母亲要求不高,每天早中晚三餐按时吃,每天坚持吃一个苹果和一根香蕉。
“每天都要外出散步。”文惠玲说,母亲爱散步,每天早上吃完饭就拄着拐棍出门散步。要是下雨天无法外出,在家里的小院子里,她也要走上好几圈。
文惠玲说,母亲虽然102岁了,但平时还和晚辈一起看电视。“母亲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一年四季,每天都坚持洗澡,并且还是自己洗。”
“她宁可不吃饭,也要洗澡。”文惠玲说,有时天气寒冷,担心母亲着凉生病,就劝她不要洗澡了。但母亲却坚持要洗,要是不给她洗,甚至连饭都不吃。无奈之下,家人只得顺着她,除了在卫生间做好防滑外,还安装浴霸给母亲创造暖和的洗澡环境。
除了身体爱干净之外,文惠玲说,母亲将房间也整理得干净整洁,衣服叠得整整齐齐。也许正是这种看似简单的生活,加上晚辈的关心关爱,才是母亲长寿的秘诀。
101岁的覃水花:
自己种菜、做饭
“每天都要外出散步半小时。”今年101岁的覃水花,是凤山镇对河村塘进屯人。近日,记者在塘进屯见到她时,她正推着轮椅在村道上散步。轮椅在前,她在后,一步一步往前走。记者跟着走了二三百米,就到了老人的家。目前,她跟儿子一家住在一起。
覃水花说,生命在于运动。她每天都要外出散步,有时一天早晚都要外出散步。此外,她还喜欢种菜。每天早上7点30分,在吃了早餐后,她就到菜园里拔除杂草或浇水。记者看到,老人家门口的菜园,各种蔬菜长得绿油油一片。
“她每天都要自己煮饭。”老人的孙媳妇唐利花说,虽然101岁了,但老人手脚还比较灵便。老人不吃辣椒,喜欢吃软烂点的饭,因此平时都是老人自己做饭吃,“她可能是觉得自己煮得更好吃”。
“我每餐都要吃肉。”覃水花说,她一日三餐都要吃肉和青菜,肉是儿子帮买好的。遇到有人到村里卖肉,她也会去买。有时买一次,可以吃好几天。对于青菜,则比较喜欢吃自己种的。
覃水花说,她的作息很有规律,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9点睡觉,中午午休1个小时。说到爱好,她说以前还和村里的老人打麻将,曾经打麻将的一桌人,岁数加起来达到了300多岁。不过,这些年,因为视力下降,看久了眼睛会模糊、发痛,如今她已不打麻将,也不看电视了,有时间就到菜园劳作。
如今覃水花一家已是四世同堂,儿孙绕膝,家族人丁兴旺。最大的101岁,最小的2岁,两者相差99岁。覃水花的儿子杨小福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们都在努力,让老人生活得更幸福。
良好的家庭环境,一家人其乐融融,也在为老人长寿加分。在采访的最后,覃水花说,不是自己的、得不到的,就不去想。或许这种豁达的生活态度,正是她长寿的秘诀之一。
全媒体记者 李书厚
报道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