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一天傍晚,我在马鹿山散步。那晚的夕阳真美!它像个拿着神奇魔杖的魔术师,点到之处,瞬间金色——房子镀上了金边,树木闪着金光,就连在地上欢跑翘着短尾巴的小狗,都好似披上了金色的小斗篷,就更别说那座弯弯的石桥和水里畅游的小鱼小虾了……
沉醉于夕阳中流连忘返的我,为此破天荒地在马鹿山公园走了个半圈,再走一圈。忽然想起我家小姨就住在马鹿山的颐养中心,自她从北站那边的一家养老院搬来这里后,早就说要去看她——择日不如撞日,我当机立断决定去看她,也算了却我对她的那一份牵挂。
由于路标很是清晰,我很快就找到了小姨所在的这家颐养中心。验明了身份后,我顺利地进入了大门。那个时段,正是晚饭后的时间,所以大厅和过道上的凳椅上坐着不少老人。他们看见我这个陌生人进入,都非常和善地看着我,有的还主动跟我打招呼,就好像我是他们的亲人或朋友。
在他们的指引下,左拐右拐,我很快找到了小姨所在的房间。房间不大,同一方向并排摆着两张床。中间的过道,刚好够一辆轮椅进出的宽度。我看到她时,她正坐在轮椅上,腿上盖着薄毯子。
我喊了她,她看着我,有点诧异,问我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说刚好路过,就上来看看。她问我妈还好吧?我说还好,就是去年扛花盆伤了腰,卧床休息了19天才勉强可以下床慢慢走动……小姨说,让她注意点哦,都这么大岁数的人了。我说:“好的。今天我先过来看看环境,等她好点了,走得动了,我再带她过来看您。”小姨点点头。
二
小姨今年74岁,比我妈小7岁。我妈对她这个妹妹,总是有不少牵挂的。十三年前,小姨因为中风,落下了半边瘫。康复治疗后,由于家人无法照料,我家小姨就住进了养老院。每天,我表姐早晚都会去那里报到一次,陪陪老人,聊聊家常,问问情况……
在这十二年里,小姨因为各种原因,换过几家养老院。而无论是远在柳南的养老院,还是柳北区这边离我家比较近的养老院,我老妈都去探望过她的这个妹妹。
每次去,老妈不是给她打个封包,就是会带上包子馒头,或蛋糕面包,或水果及各种小零食。东西不值几个钱,但情谊确实值千金。您想呀,我老妈那时也是七十好几的人,脚步蹒跚,每次她都是偷偷独自一人搭乘公交车,各种辗转。有两次,小姨换了养老院,我表姐又没告知她,她扑了空,边走边打听,才找到小姨待的新养老院,真是辛苦得不行。到了后来,但凡小姨又搬了养老院,我表姐都会在第一时间告知我老妈,生怕她又挨辛苦辗转。
其实,我成年后,跟我家小姨在一起或碰面的机会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直到今日,我的柳州话里永远带着的“铁路腔”,却是我童年时,在小姨家待过的那一段美好时光留下的印记。
小姨在来柳江成团前,家在来宾的一个火车站旁边。我姨爹是火车站的职工,那时我还没有读书,我妈久不久会带我去小姨家玩,住上几天。
童年时的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牵着大人的手,一级一级地走铁轨。所以我的妈妈和小姨,经常是一人拉着我的一只手,陪我走铁轨。有时,她们甚至是拽着我或抬着我走……
大人的心里,永远不懂小孩游戏的快乐。就是这样一个游戏,不仅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也成了每次我去小姨家的必玩项目——直到今日,如果说我与小姨之间,还有什么记忆是刻在我脑子里从未忘记的,就真的只剩下这一个了。我从没想到,就是在那个不大的火车站的那一段生活,会成为我总也抹不去、改不掉的“腔调”。
这次在颐养中心见到我家小姨,我惊奇地发现,她竟然变得平和多了。而这,是在之前绝不可能看到的情景。难道,是岁数大了,她没有了更多的精力?抑或是,她适应了多年养老院的生活,知道日子总要过下去,喊天喊地没有用?或是,她在这里,过得比较舒心?
三
之前的小姨,之所以换了这么多家养老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她总认为陪护不好。那时的她,虽然半边瘫了,但暴脾气没有改,与陪护各种冲突不断。所以,我们每一次见面,小姨都要哭个稀里哗啦,诉说着陪护的种种不是。为了安慰她,有时我表哥只得装出一副大领导的派头,说要把陪护的种种不是,“告”给陪护的领导听,才总算平息了小姨所有的怒气和怨气。
我去看小姨的那个时间点儿,她已经吃过了晚饭。她坐在轮椅上,我帮她洗漱,伺候她睡前解小便。小姨拿开盖在她肚子和腿上的薄毯,我才发现她的外裤,只拉到大腿的一半,露出了整个屁股——这是为了“方便”时能更方便。
当时我悲从心起,人呀,究竟要到怎样的境地,才会如此的不堪!不说有尊严地活着,就只是活着,就有这么多的不易!小姨倒是习以为常,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
我伺候完她,给她调好风扇。然后,她缓缓站起,先把身体慢慢挪到床边,再一屁股重重地瘫坐在床上。我把她的两条腿放上床,然后用一只手垫着她的后颈窝,一只手扶着她的身体,让她缓缓地平睡下去……
我亲了亲小姨的脸,对着她的耳朵说,下次我还会来看您,小姨很乖地点了点头。当我抬起身子,不知为什么,眼泪夺眶而出……小姨看到我,眼睛也瞬间湿润。
我没有久留,告别了小姨,顺着原路,很快离开了那里。那个时候,马鹿山的夕阳,还是那么美。虽然太阳慢慢落了山,光艳没有来之前那么耀眼,但我知道,明天,太阳还会照常升起,也还会有美丽的夕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只希望,我家小姨,我的老妈,还有天下所有的老人,在这人世间,都能得到善待。就为了这一点,我愿意做得更好!就像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会对你妈这么好?我都没有说:“难道孩子对父母好,不是天经地义的吗?”我只是说,如果我再对我妈不好点的话,那我妈这辈子就真的是太苦了!我不想她这么苦,我宁愿我自己苦点累点!
四
正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在与母亲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里,有些东西,我也特别能理解。譬如,有时,也真的不是我们为人子女的,不想去做那个孝子,而是繁重的工作压力,让我们真的是分身无术,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做那个孝子。特别是在老人生病和住院期间。
犹记得,去年母亲因为扛一个重重的花盆而伤了腰,执拗的她,无论我们怎么劝、怎么哄,就是不愿去医院治疗。边工作边要照顾她每日吃喝拉撒的我,在19天的时间里,整整瘦了4斤。那段陪护的时间,我每天的日子也是过得十分焦虑和恍惚……
最记得有一天,她肚子疼。还未等到我买药回到家,她实在憋不住,就自己挪步到床边的便盆。没想,人还未到达“指定地点”,那肚里的东西便如江水一泻千里般,流得床边和地上到处都是……
当我回到家推开她的房门时,整个房间弥漫着浓浓的恶臭,让我差点背过气去。而躺在床上的母亲,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不停地跟我解释。我能说什么呢?
我除了忍住恶臭,拿拖布来回把脏东西清理干净,我真的不能说什么!因为,这个画面,让我想到了父母当年是怎样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拉扯大的。现如今,就是为人子女的我们“反哺”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兑现“您把我养大,我陪您变老”这一承诺的最好时候。
说实话,在我与老妈的朝夕相处中,难免会牙齿咬着嘴唇——两人为了一点事吵起嘴来。但,我以为,这些在一个家庭里,都再正常不过了。因为,油盐柴米酱醋茶的平凡生活里,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就是人生常态。习惯就好,能挺过去就好!
就如我家小姨,寄居在养老院里,变得越来越平和的心态。活着不易,可我们大多数人,哪怕是苟延残喘,也还愿在这尘世间,以各种姿态,顽强地活着!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被我们这个社会和我们的子女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