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寒暑假,医院病房总会迎来许多入院做手术的小朋友。一到打针环节,他们便会使出“鬼哭狼嚎”“拳打脚踢”“吐口水”等“反抗术”。如果反复打针,不仅给小朋友带来疼痛和恐惧,还会让家长的情绪变得更紧张,同时也增加病房护士的工作难度。而这种现象,随着一件“神器”的普及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这件“神器”叫留置针。
美丽聪慧的护士将打留置针改编成一首孩子们喜爱的歌曲:
“在小小的手上,找呀找呀找。找小小的血管,种小小的针。在大大的手上,找呀找呀找。找大大的血管,种大大的针。小朋友就种小小的针,会有少少的痛……”
遇到不配合的孩子,护士会哼着这首歌曲来安抚。
对于留置针,家长们有许多问题:
“这个针还能留吗?可以留多久? ”“打留置针有什么好处?”“留置针回血了要紧吗? ”“打针的手能动吗?洗澡怎么办?”“针打在头皮上会不会比在手上或者脚上更痛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上问题的答案吧!
一、什么是留置针?可以留多久?
留置针,学名:静脉套管针,是一种不用拔的针,是由不锈钢针芯、软管、针座组成,穿刺时将针芯和软管一起送入血管,撤出针芯后,软管留在血管中的一种外周静脉输液工具。
根据药物性质、血管条件、病人的配合程度,留置针原则上可以使用3-4天,也可按照临床指征及患者主诉,确定留置时间。
而这刚好是小朋友入院做手术的大概用时周期。所以说,留置针是小朋友入院期间的“好朋友”,保护好的话,入院期间只用打1-2次针。
二、留置针的好处是什么?
1.减少小朋友入院期间因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疼痛,以及对打针的恐惧感;
2.保护血管,减少血管损伤;
3.减少肿针概率,避免局部液体渗漏,便于临床用药及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
4.减轻家长因为孩子哭闹等带来的焦躁情绪;
5.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稳定。
三、为什么输液结束后延长管里有时会有血液?
输液结束后,护士会用生理盐水或肝素封管液将延长管里残留的药物打进静脉里,确保延长管里没有血液,俗称“封管”。但由于正常渗透压的作用或是放置留置针的肢体用力过度,可能会有一些血液回流到延长管里,这种情况对血管及输液没有影响。
四、注意事项
不要做:
1.有留置针的手,不要过度用力、不要提重物、不要剧烈运动。可进行适当的日常生活活动,如吃饭、写字、画画、洗漱等。
2.不要玩留置针各组成部分。若有肝素帽脱落,不能自行回套,不能随意开关夹子,避免出现回血现象。
3.留置针不要接触到液体,以免敷贴松脱,导致留置针移位、脱落。小朋友出汗较多时,应及时告知护士处理。如果要洗澡,要将留置针及其导管保护好。可用保鲜膜将留置针及其穿刺部位的肢体局部密封包裹,不要让水分渗透进入。
4.不要穿过紧的衣服,穿脱衣服时,先穿有留置针的一侧,后脱有留置针的一侧。
5.休息睡觉时,不能压迫有留置针的手,避免因为压力过大,导致血液回流。
可以做:
1.为了保护小朋友的留置针,可使用弹力绷带对留置针进行保护,或者在掌心加用硬纸板保护。
2.若针管内回血过多或可见血凝块、软管脱出、穿刺处红肿热痛,应及时找护士处理。
3.输液过程中,在不影响液体进入体内的情况下,可适当活动输液的肢体,如握拳运动等,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4.留置针拔除以后,应用棉签沿着血管方向纵行按压棉签,每次按压时间3-5分钟,有凝血功能障碍的小朋友,要延长按压时间。
五、针打在头皮上会不会比打在手上或者脚上更痛呢?
目前没有研究表明头皮静脉穿刺会比四肢的疼痛感明显,而且2岁以下小儿头部皮下脂肪少,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静脉表浅易见。临床工作中,对于2岁以下患儿,如四肢血管不明显或者因长期输液四肢血管还未修复,可以考虑选择头皮静脉进行穿刺。
(柳州市工人医院 秦雪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