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陈静 王宇琪
买菜、洗菜、切菜、炒菜、煮饭、出餐……城中区中南街道西门社区食堂仅靠员工李桂云身兼数职“扛”下了所有,每天中午要独自准备40人至60人的饭菜,她是怎么做到的?
昨日早上6时15分,天还没亮,53岁的李桂云就已经出门了。她来到家附近超市里的肉摊,采购完猪肉后便前往社区食堂。
“今天的早餐是芋头猪肉粥。”李桂云快速洗米、装锅后,开始手工剁肉。她说,机子绞的肉和手工剁的肉口感根本没法比,虽然工序麻烦些,她还是坚持手工剁。7时20分,香喷喷的粥就煮好了,李桂云用小锅将粥分装好,给送餐的工作人员拿走后,马不停蹄地赶往二安菜市,去取提前订好的菜,来回一趟约40分钟。
“其实工都不难做,就是要做好两件事。”李桂云说,她从事餐饮行业已经16年了,今年3月才来到西门社区食堂,刚开始来吃饭的人不算多,也没有这么忙。后来,吃饭的人慢慢多了,一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怎么做好所有事,变成了她要思考的问题。动作麻利和安排好时间,就是她的秘诀。
她一边说,手中一直忙个不停:将米放进蒸饭机、洗菜、切菜、洗锅……一个锅将汤炖上,一个锅用来炼猪油,一个大锅装满油炸食品,还有一个锅用来炒酸菜。在四个锅面前快速来回走动、翻炒、调味……
“11时20分就要给订餐的人出餐,堂食或者打包的人也会在11时40分陆续过来。”李桂云介绍道,每天中午她要准备40人至60人的分量,由于每天吃饭的人数不定,为了避免浪费,第一批一般会先出品4个至5个菜品,有荤有素。另外会备有大约三份比较简单的食材。如果菜不够,她会马上去炒,迅速出品,几分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愿意等。
“饭够吃吗?今天有豆腐焖肉、肉末茄子、肉末酸菜和青菜,喜欢哪个菜给你多打点。”李桂云热情地询问着每一个来吃饭的人。
在附近上班的张女士基本上中午都会来社区食堂吃饭。“李姐做的叉烧特别好吃!”张女士说,李桂云做的大多是家常菜,菜品也很丰富。每次来到食堂看到都是她一个人在忙,她真是太厉害了。
没人吃饭的时候,李桂云也没闲着,收拾碗筷、洗碗、打扫厨房卫生,等到忙完这些,已经将近1时30分了,她才终于能坐下来吃午饭。短暂的午休过后,下午3时左右,她又要开始为晚餐而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