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4年02月29日

打造品牌效应 实现“以馆养馆”

——面临挑战的我市民间博物馆如何破局?

○○全媒体记者 叶露婷 冯浩

2月26日《柳州晚报》03版以《正常开放与预约参观并行——关注我市部分民间博物馆开放情况》为题,报道我市部分非国有(民间)博物馆的开放及运营情况。综观我市民间博物馆发展现状,可谓一半欢喜一半忧。有些民间博物馆客流络绎不绝,有些民间博物馆运营艰难。那么,民间博物馆的困境有哪些,如何实现破局发展呢?

馆藏成展览 收益三七开

我市记录在册的39家民间博物馆,在石尚1966文化艺术园区就有7家,形成了柳州民间收藏博物馆群。然而,原本热闹的收藏博物馆群,如今稍显冷清。

23日上午11时,记者走访发现,位于该园区23栋的4家民间博物馆中,只有1家开放,而且,这家正在开放的柳州潭中博物馆并未陈列收藏品,而是办起了书画展览。“这个场地租借给各类民间艺术家办展览,已经有半年时间了。以本展览为例,所获收益博物馆与艺术家三七开分成。”当时正在该博物馆办展的书画家表示。

“这也是非国有博物馆‘造血’方式之一。整体而言,目前非国有博物馆经营不易。”柳东路一家民间博物馆执行负责人表示,博物馆展出的珍贵藏品都在文物主管部门进行了备案登记,只能用于展陈,不能买卖。于是,有些民间博物馆将场地出租给艺术家,实现“造血”。

将文物“送”出去 打造品牌效应

柳州市石尚明清铜炉馆执行馆长魏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运营一家面积为200平方米的民间博物院为例,租金按照每平方米每月20元计算,再加上聘请讲解员的支出,“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魏勇表示,开办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收藏家的情怀,但实际运营会面临各种困难。

柳州咖啡文化博物馆讲解员坦言,仅靠财政补贴难以支撑博物馆日常运营。一名业内人士表示,以某家民间收藏博物馆为例,在前几年发展较好的时候,在开馆的同时承接国内外收藏品的拍卖,聘请的讲解员最多时达到8人,现在的情况已无法跟往日相比。

那么,民间博物馆如何走出困境,实现持续“造血”呢?魏勇认为,打造品牌影响力是民间博物馆的“破局”方式之一。“提高文创意识,将藏品特点开发出来,以此提高博物馆的品牌效应。”魏勇表示,以柳州市石尚明清铜炉馆为例,这些年来,该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不仅每年对展品文化进行新的研究和探讨,还会将展品送出去参展。今年9月至11月,该馆的3件展品将亮相浙江省的一个展览。

以馆养馆 实现“造血”

业内人士表示,“以馆养馆”也是民间博物馆的“造血”方式之一,我市多家民间博物馆实现了“以馆养馆”。28日下午,记者来到鱼峰区蝴蝶山路一家民间博物馆——柳州桂饼文化博物馆。作为传承五代的糕点制作手艺人,该馆馆长薛春雄表示,开办民间博物馆不仅需要满腔热血,更需要在产品与文化方面下功夫。

办馆11年来,该博物馆不断深耕桂饼文化,打造核心产品,将饼俗、礼俗、民俗与糕点制作相结合,不断与企业、学校、社区合作,输入博物馆的产品与文化,从而“以馆养馆”。薛春雄说:“推陈出新是一把关键的‘钥匙’,我们不断迎合时代潮流,创新制作顾客喜欢并且接受的糕饼。”该馆通过经营创收,保持正常运营。

26日下午,记者到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博物馆与文物安全科采访。针对个别民办博物馆承办临展的问题,该科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博物馆的临展能展示一定的专题内容,补充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有助于活跃观众的文化生活,也为提高博物馆基本陈列的质量打下基础。民办博物馆通过举办临展,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丰富展览内容,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该科室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多年来,我市众多民间博物馆依靠自身文化特色与资源,针对性地开办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和展览,不仅让文物“活起来”,也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服务。

--> 2024-02-29 ——面临挑战的我市民间博物馆如何破局?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19801.html 1 打造品牌效应 实现“以馆养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