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没有被偏头痛困扰过?头痛时常发作,然而头颅CT、MRI检查都找不到原因……
偏头痛,这一看似普通的神经性头痛疾病,实则给许多患者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困扰。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其背后可能的病因时,会发现一个并不广为人知的医学概念——卵圆孔未闭。这两者之间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关联?本文将带您从“心”出发,一同探讨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之间的科普知识。
一、认识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作为人体心脏的一个重要结构,是胚胎时期心脏房间隔上的一个生理性通道。它允许胎儿的血液在心脏内部进行正常的流动,以满足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和发育需求。当婴儿出生后,随着肺循环的建立,这个通道会逐渐关闭。但是,由于某些原因,部分人群的卵圆孔未能如期闭合,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未闭在医学上并不罕见,尤其是成年人群中,其发生率高达25%左右。虽然大部分卵圆孔未闭患者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剧烈运动、潜水、憋气等,由于右心房压力的增高,可能会导致右心房内的静脉血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左心房,形成所谓的“右向左分流”。这种异常的血液流动,不仅可能增加心脏的负担,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二、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的关系
偏头痛,作为一种慢性、多因素的神经血管性疾病,其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恐声等症状。偏头痛的年患病率为14.4%,其中女性为18.9%,男性为9.8%。世界卫生组织将偏头痛列为第二大失能性疾病,是导致50岁以下人群失能的主要原因。然而,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目前与卵圆孔未闭相关的具有共识的理论假说主要有三种:
(1)卵圆孔未闭相关右向左分流引起短暂性低氧血症导致偏头痛发作。
(2)血管活性物质(5-羟色胺)穿过未闭合的卵圆孔,避开肺的代谢直接进入动脉系统,诱发偏头痛。
(3)矛盾微栓塞可能是卵圆孔未闭相关偏头痛的致病机制。
三、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的诊断与治疗
对于疑似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的患者,医生通常会采用多种检查手段来明确诊断。目前卵圆孔未闭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按照检查路径可分为经胸超声和经食道超声,根据检查的方法分为超声心动图和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此外还有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
卵圆孔未闭的治疗应根据危险因素的高低进行个体化评估、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
1.药物治疗。主要为抗栓治疗,抗凝药(如华法令)与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都属于抗栓治疗,但孰优孰劣目前尚无明确定论。
2.外科手术。传统的外科经胸手术缝补卵圆孔创口大,并发症多,基本已被卵圆孔未闭经皮封堵手术所替代。
3.介入治疗。微创介入封堵是经皮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术,该手术已问世20余年,是成熟的卵圆孔未闭治疗方案,也是安全、经济的介入治疗手段。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在局麻下进行的微创手术,其原理是通过大腿根部的股静脉将一根导管送入右心房,穿过未闭卵圆孔至左心房,释放专用封堵器,进而关闭卵圆孔,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过程中患者是清醒的,一般术后12~24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具有痛苦小、恢复快、出院早的特点。
四、预防与注意事项
对于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治疗外,预防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1.避免剧烈运动、潜水、憋气等可能增加右心房压力的活动。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和精神压力过大。
4.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五、结语
卵圆孔未闭与偏头痛虽然看似是两个不相干的医学概念,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健康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关注和预防。同时也呼吁广大医疗工作者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柳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陈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