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塑料瓶、塑料盒、塑料餐具等容器,保鲜膜、塑料袋等包装产品,塑料椅子、塑料桌子、塑料盆等家居用品,塑料门窗、塑料管道等建筑材料,塑料注射器、塑料输液管、塑料手套等医疗器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塑料制品的大规模使用,又会给人类生活环境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和塑化剂污染,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一、什么是塑化剂
塑化剂,也被称为增塑剂,是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它们广泛应用于各种塑料制品中,以增加塑料制品的柔韧性和耐用性,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保鲜膜、塑料食品包装盒、塑料玩具、化妆品、塑料类医疗器械、塑料家具及日用品等,都可能含有塑化剂。
当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是应用最广的塑化剂,市场份额约为80%,全球年产量超过200万吨,主要包括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邻苯二甲酸二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等,该类塑化剂具有耐热、耐寒、耐霉、成本低、易生产、挥发性低和综合性能全面的特点,所以应用广泛。也正因为这样,对这种塑化剂的危害,大家要多加了解。
二、塑化剂的危害
塑化剂尤其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可影响男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危害男性的生殖健康和生育能力;通过激活孕酮受体导致细胞增殖,可激发人的乳腺癌细胞,诱发乳腺癌;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影响女童的子宫发育、卵巢体积等,诱发女童早熟。
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不但具有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还会引发肝脏、肾脏及血液系统的损伤,长期暴露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造成损伤。
三、塑化剂污染情况
因塑料制品工业生产污染和塑料垃圾在环境中堆积、降解及燃烧过程的释放,塑化剂的污染已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存于环境中的塑化剂,被植物吸收或被生物富集于体内,当前,谷物、蔬菜、水果、鱼、虾、蟹及各种肉类食品中均可检出塑化剂成分。另外,白酒、化妆品、食用油、调味料等日常用品也有检出。
四、塑化剂进入人体的途径
由于塑化剂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环境中的塑化剂可以通过食品、水、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塑料制品经皮肤接触、医疗过程中使用等,也是塑化剂进入人体的途径之一。另外,塑化剂本身具有很强的脂溶性,而外卖食品、打包食品一般采用塑料袋或打包盒包装,食品在接触塑料的过程中可使塑化剂溶出并转移到食品中。由此可见,人们日常使用塑料袋和打包盒包装食品的习惯,实际上是给食物带来双重塑化剂污染的风险。
五、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塑化剂的危害
1.减少塑料餐具的使用。许多塑料餐具在盛装食物时,尤其是在高温和油脂的作用下,塑化剂会溶出并进入食物中,因此建议使用不锈钢、玻璃或陶瓷等材质的餐具替代塑料餐具,或选用标注“可微波加热”且在加热过程中塑化剂溶出量极低的塑料制品。
2.减少点外卖频率。外卖食品需要一次性塑料打包盒、打包袋对食品进行包装,因成本等多种原因,用于包装食品的打包盒、打包袋的品质、卫生安全等问题常常难以得到保障,而且,食物的高温也会加速打包盒、打包袋塑化剂的迁移。
3.在日常生活中,减少食物与塑料容器的长时间接触和浸泡,避免使用保鲜膜和保鲜袋高温加热食品,避免油脂类食物与塑料制品的接触等,都是有效的防范措施。
六、减少塑化剂对人体健康危害和环境污染的措施
当前,人们已经意识到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污染的危害,已逐渐采用低毒的塑化剂替代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应用。比如,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类塑化剂毒性比较低,在低剂量时毒性基本可以忽略,近年来其已逐渐代替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广泛应用于乳制品、调味品、饮料瓶、熟食以及药类的包装;聚酯类塑化剂的挥发性比较低,迁移性也比较低,毒性相对较弱,因此在奶制品、油制品包装中使用广泛。
以上措施虽可减少塑化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但减少一次性塑料用品的使用和浪费,采用环保、可降解的塑料替代品,才是解决塑料和塑化剂污染的根本途径。
(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