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帅君
通讯员 李开拓
4月18日清晨5点,环卫工人覃春梅握着扫帚,在柳江区拉堡镇的街道扫过地面,发出沙沙声。忽然,一抹反光从下水道缝隙闪过——一张居民身份证!覃春梅蹲下身,用手指费力抠出卡片。
“这年头没身份证寸步难行,得赶紧找失主。”覃春梅跑向警务站,将拾到的身份证交到民警手里。经过值班民警的精准研判及义警微信群的信息流转,仅用3小时,证件就跨越半个城区回到失主郭先生手中。
这看似平常的物归原主,恰是柳江区基层治理体系的生动注脚——依托“义警+民警”联勤机制,将服务触角延伸至街巷村屯。
在木罗村榨油屯,义警队伍日常巡逻时发现输油管道占压隐患,随即协同民警消除隐患;黄岭村义警服务队调解土地纠纷,随身携带的“民情记录本”已写满调解笔记;城中社区民警带着“静音行动队”,通过“错时拜访”“亲子降噪指南”等柔性方式,化解了困扰韦女士半年的邻里噪音矛盾。这些活跃在街巷的“平安管家”,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年均上报有效信息1200条,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
不仅如此,在“螺警官”护平安工作室,吉他弹唱普法课堂每月吸引近百群众参与;警务站里的“平安夜话”把反诈知识融入家长里短。今年4月,市公安局柳江分局依托义警提供的电动自行车轨迹线索,72小时内破获系列盗窃案,追回涉案财物价值5万余元。这种“群众吹哨+专业处置”模式,让法治力量既有雷霆之势,又具春风化雨之效。
正如失主郭先生所言:“在这里,每个市民都是平安建设的主角。”当辖区2.6万名义警与专业警力同频共振,当“枫桥经验”插上科技翅膀,柳江区这片热土正书写着新时代警民共治的鲜活答卷——在这里,每个温暖的瞬间都在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