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的时候,出现呕吐、腹泻症状的孩子会增多,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孩子有可能得了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
什么是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俗称“轮状病毒腹泻”,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严重脱水性腹泻的首要病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3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中,约22万名儿童死于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是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轮状病毒为无包膜双链RNA病毒,因外观独特,病毒颗粒外形似车轮状,故命名为轮状病毒。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造成细胞损伤,绒毛吸收能力降低,从而导致腹泻。
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是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高发期,6月龄至2岁是轮状病毒腹泻的高发年龄,感染年龄越小,病情可能越严重。轮状病毒主要分为A—G组类型,其中A组、B组和C组可以感染人类,其他组主要感染动物。A组轮状病毒是引起人类病毒感染的最常见类型,也是婴幼儿重症腹泻的首要病原体,呈世界性分布,全年均可发病,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以秋冬为多见,在热带地区无明显季节性。B组轮状病毒主要发生在中国,且以成人多见,呈暴发性流行为主,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于4月至7月。C组轮状病毒发病率很低,多呈散发流行。
感染轮状病毒的症状
1. 起病急,多出现于秋季和冬季,群体发病;
2. 通常先吐后泻,“三多一少”(大便量多、水多、次数多而小便量少);
3. 大量水样便,不含脓血及黏液,有时呈白色米汤样或蛋花汤样便;
4. 易引起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脱水是该病最常见的死因;
5. 轮状病毒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一周左右可自愈,少数因消化功能紊乱未恢复者可较长;
6. 典型临床表现,结合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即可明确诊断。
轮状病毒如何传播
1. 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无症状病毒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直接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及其飞沫污染的物品、手、用具等间接传播,进食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可能引起感染。
如何应对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属于病毒,不是细菌,所以没有任何抗生素可以治疗,也没有其他的特效药能一吃就好。宝宝感染轮状病毒后,整个病程大约会持续5天至7天,其间家长一定要小心护理:
1. 预防脱水,可从药房购买儿童专用电解质,及时补水;
2. 预防继发乳糖不耐受。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易引发严重脱水,将给宝宝带来致命风险。
尽管被轮状病毒感染后可以自愈,但是家长们也不能小看这个病毒。出现以下任何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1. 宝宝出现发热,小婴儿发热超过24小时,或者体温超过39℃;
2. 宝宝的呕吐物有血或者便血;
3. 宝宝有明确脱水表现,而且不能有效口服补液;
4. 宝宝持续呕吐,无法经口补充液体,情况逐渐加重;
5. 宝宝严重腹痛,固定体位后,拒绝家长触碰腹部;
6. 宝宝的精神状态差,萎靡不振、嗜睡;
7. 存在基础疾病,比如免疫缺陷、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8. 惊厥。
如何预防轮状病毒
1. 预防轮状病毒感染,接种疫苗很重要。这是目前预防轮状病毒急性胃肠炎最有效的措施,对重症腹泻的保护率可达90%以上。轮状病毒疫苗有进口五价和国产单价两种,其在适用年龄、免疫程序、预防病毒种类等方面均有不同。家长可向当地预防接种门诊咨询具体信息。
2. 儿童及其看护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注意手卫生,不用脏手触摸口、眼、鼻和食物等,不要让儿童养成吃手的习惯,要及时清洁双手,注意消毒湿巾和免冲洗手液不能代替流动水洗手。
3. 注意家庭卫生,室内常通风,奶瓶、碗、勺等儿童的进食用具使用前须清洗干净,衣被、玩具等也要勤换洗。
4. 被轮状病毒污染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通过高温、消毒剂或阳光暴晒等多种方式。
5. 做好健康监测,及早发现和隔离病人,患病后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人近距离接触,病人的呕吐物、粪便应消毒处理。
(柳州市人民医院儿科 罗国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