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李汶璟 刘心蕊
档案接收、拆封、扫描、信息预录入……7月25日上午10时许,柳州市人才服务和人事培训考试中心(以下简称“市人才中心”)人事代理科里,工作人员娴熟地按照流程对刚送达的高校毕业生档案进行处理。6月毕业季以来,这样的忙碌景象每天都在这里上演。今年,柳州市接收的高校毕业生档案数量预计突破1万份。
“从6月底到现在,平均每天要处理300份。”市人才中心人事代理科工作人员刘玉诗说,即便档案在桌面上堆积如山,但是档案处理的每个环节都容不得出半点差错。“最多的一天接收过1300多份档案。一份档案,一份责任,我们得抓紧时间处理好,今日事今日毕,不能耽误群众办事。”
“档案是记录个人经历的原始凭证,哪怕一处信息不全,都可能在未来影响学生考研、考公、评职称。”从事档案管理工作12年的刘玉诗,对这份工作的严谨性有着深刻体会,“我们要服务好学生和家长,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关于档案的难题。”
刘玉诗说,方寸档案里躺着大量信息,做这份工作不仅需要“较真”,还饱含着温情。两年前,一名已经就业的毕业生记不清楚当初在学校登记的档案寄送地址,快递单号已过可查询投递信息的时效。根据他提供的个人信息进行查询,发现该档案并未投送至市人才中心。“当时我们结合他的履历,逐项排查档案可能投送的地址,或许在刚开始工作的单位,又或许在户籍地的县人才服务中心,甚至可能因填写失误寄往了其他城市。”经多方辗转寻找,最终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找到了当事人的档案。“收到当事人的感谢,一切都值得了。”
档案不仅要准确,还要“跑”得快。“最开始,档案全靠手工登记,录入效率很低,登记的信息也很基础。现在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详细信息一目了然。”工作人员陆琳指着电脑屏幕上的电子档案管理平台介绍,“如今,毕业生只要登录广西壮族自治区‘数智人社’政务服务大厅,就能精准查询本人人事档案存放信息。”
在市人才中心档案库房,智能密集架控制系统保持着24℃的温度和55%的湿度,一排排密集架整齐排列。“以前找一份档案,得在库房里翻半天。现在通过系统中的快速查询功能,几分钟就能找到。”陆琳说。
截至7月25日,我市已接收今年高校毕业生档案7300份,完成2215份毕业生档案的审核和录入工作。这些数字背后,是档案管理人员在方寸之间的坚守——用细致与负责,守护着万千学子的人生轨迹,让每一份努力都不被辜负。
陆琳提醒,毕业生档案收录工作将持续至9月底,建议毕业生从10月起通过“广西人社服务”微信公众号或广西壮族自治区“数智人社”政务服务大厅查询档案状态。如因就业录用等情况需紧急使用档案,可向市人才中心提供高校通过EMS寄出档案的快递单号申请优先、加急录入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