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8月06日

每处10秒 每天200余处

——记者体验烈日下户外燃气巡检员的野外工作日常

秦远洋爬过高处进行燃气检测。

秦远洋向记者讲解检测仪使用方法。

野外巡检,徒步在草丛中。

检测燃气井里是否有杂物。

在燃气桩上标注检测时间。

记者跟随秦远洋徒步在草丛中。

秦远洋登上山顶检测燃气井盖。

登记检测情况。

荒山野岭处,记者体验燃气巡检。

○○全媒体记者 罗妙 实习生 韦湘瑜

8月1日早上,柳州中燃公司燃气巡检员秦远洋挎上鼓鼓囊囊的工具包,骑上电动自行车,开始了他日均50公里的巡检工作。16年来,他每天要完成200多个检测点的巡检,用一个个10秒钟的检测,守护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

当天早上8时,秦远洋检查了一遍工具包:镰刀、杀虫剂、花露水……这些“老伙计”,陪伴着他穿梭在柳南区太阳村镇的田间地头、山林陡坡间。

当天上午10时,户外温度攀升至33℃,闷热的空气里交织着聒噪的蝉鸣。太阳村镇一片茂密的竹林中,秦远洋拄着登山杖,水鞋踏过枯枝,不时传来“咔嚓”的清脆断裂声。他身上的蓝色工作服和燃气巡检马甲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着后背,勾勒出清晰的肩背轮廓。

“当心脚下,这些土堆是红蚂蚁窝。”秦远洋一边用登山杖开路,一边侧身提醒记者。行至竹林深处的燃气检测点,记者刚握住检测仪器,掌心的汗就把检测仪器的塑料外壳浸湿了。按照秦远洋的指引,记者将检测仪器的探头缓缓地探入连接地下管道的白色立管。“停10秒。”他紧盯着仪器屏幕上的计时器说,“绿灯不变、PPM值为零,说明管道安全。”

这短短的10秒钟,不仅是检测燃气安全的黄金时间,更是一场与自然的无声较量。操作过程中,几只花斑蚊悄然落在记者脸上,直到皮肤发痒才发现已被叮出红包。低头时,又见红蚂蚁正沿着鞋帮往上爬。

“这叫打草惊蛇。”转战草丛时,秦远洋的登山杖有节奏地敲打着草丛。话音刚落,一处井盖前的草丛突然晃动起来,一条乌梢蛇从井盖边窜出,迅速钻进草丛深处消失不见。更惊险的是,在山下检查一处燃气井时,撬开井盖后发现一条眼镜蛇的尸体盘踞在管道旁。“它可能是从井盖缝隙钻进去的,结果被困死在里面了。”秦远洋平静地说,井盖上常有蛇盘踞,对他而言这已是家常便饭。

午后,被暴晒的路面蒸腾着热浪。秦远洋从电动自行车上拿出巡检记录本来记录,上面已记录了当天上午他对90多个燃气检点、燃气阀门及燃气标志桩的巡检情况。

记者了解到,位于太阳村镇的新圩接收门站,是柳州市区管道燃气用户用上长输管道天然气的第一道门户。从缅甸远道而来的长输管道天然气,经新圩接收门站接收后,通过多种工艺逐级降压、分输,最终输送到柳州市40多万管道燃气用户家中。作为重要场站,该站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都有员工坚守一线,从未间断。而像秦远洋这样的巡检员,就是确保这条“生命线”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记者手记】16年来,秦远洋坚持在太阳村镇巡检户外燃气管网。烈日下的每一个10秒钟检测,都是对城市燃气安全的庄严承诺。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燃气卫士”,守护着千家万户的烟火气。

--> 2025-08-06 ——记者体验烈日下户外燃气巡检员的野外工作日常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50483.html 1 每处10秒 每天200余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