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 箭盘山小学2020级(7)班 陈咏妍
7月27日,2025年柳州晚报小记者学习经验交流会在市图书馆柳东馆举行。当5位介绍学习经验的学长走上台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第一位是来自柳州高中、考上北京大学的赵思涵学长。他说曾为一道物理题熬到凌晨,草稿纸上画满受力分析图,直到晨光爬上窗台才顿悟:“错题本不是账本,是常翻常新的‘藏宝图’。”他话音刚落,来自柳州市铁一中学、考入清华大学的蒋天恩学长已笑着接话:“哪有什么天赋,不过是把别人刷短视频的时间用来补习、去图书馆看书。”他讲起高三某次模拟考跌出年级前十名,仍稳扎稳打往上“爬”,最终高考成绩竟比平时成绩高出许多。
台上话语如流,妙语频出。他们聊起迷茫时会挠挠头,说起解题技巧时却眼里发亮,连手势都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我竖起耳朵捕捉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生怕漏了哪句箴言,错过一扇通往远方的窗。
活动接近尾声,到了提问环节。我把胳膊举得老高,直到主持人笑着指向我,手心的汗才在话筒上洇出浅浅的印。攥着话筒说出困惑时,我的声音都带着颤。学长听完朗声作答,三言两语就解开了我纠缠许久的心结,末了学长还推荐了最有用的学习方法。小记者老师将蒋天恩学长准备的礼物递给我时,我捧着那本崭新的书,觉得手指都在发烫。
最后合影时,我和好朋友挤到前排,随着摄影师按下快门,将我们的微笑定格。我抱着蒋天恩哥哥送的书,请他签名。他笔尖在扉页落下名字时,墨痕里似乎裹着阳光;赵思涵哥哥被我们追着问最后一个问题,他弯腰倾听的模样,让“成功”两个字忽然近得仿佛能摸到。
回去的路上,我把学长们的话折成了几页清单。先找个厚本子当“藏宝图”,每天睡前花十分钟翻错题;把省出的时间分成两半,一半泡图书馆,一半补弱科。
其实更想做的,是把当天的触动变成日常里的小习惯:遇到难题时,不再急着翻答案,要先学学长写满草稿纸;偶然一次考砸了别慌,好好学,慢慢往上挪……
我悄悄立志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即使做不到,我也要努力追赶他们的脚步。或许这些事听起来普通,但只要像他们那样坚持着,总有一天,我也能在自己的人生里,走出属于自己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