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器官捐献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挽救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的最有效手段。当公民在生命不可挽救时,根据本人和家属意愿,将其功能良好的器官,以自愿、无偿的方式,捐献给器官功能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可以挽救他人生命,让逝者生命延续。
什么是器官捐献
器官捐献是指自愿、无偿提供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胰腺或者小肠等全部或者部分人体器官用于移植的活动。
公民通过网上登记可以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但这仅是公民器官捐献意愿的表达,最终要等到生命将离开时,医院通过严格的医学评估并征求其直系亲属同意后才能实现捐献。如果公民捐献意愿发生改变,可以随时变更或撤销。
捐献器官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人体器官捐献对年龄没有绝对的限制,主要视捐献器官的可用性而定。原则上,有关器官功能良好,要求没有感染艾滋病或其他严重传染病,没有癌症(除原发性脑肿瘤)。进行志愿捐献登记时无需体检。临终状态时,会有评估组织的专家评估志愿者器官是否适合捐献。
只捐献某一器官,其他器官会被摘取吗
器官移植医疗技术在我国已经非常成熟,并早已广泛在临床应用。器官移植技术有机会使病人重生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其成功率非常高。
捐献器官的志愿者,可在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上表明自愿捐出的器官种类和数量。此外,在捐献手术进行前,捐献者亲属需签署一份知情同意书,并再次明确捐献的器官或组织,医生会严格按照捐献意愿获取器官。
器官捐献手术是否会令遗容遗体受损
器官获取时采取严格的外科手术标准,如同病人在医院接受任何的外科手术一样,手术后医生会仔细缝合并且维护外观。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绝对尊重遗体、遗容,完成获取后恢复遗体原貌。
志愿登记器官捐献的同时是否可以登记遗体(组织)捐献
单纯的遗体捐献是指身故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用于学习或研究的爱心行为。两种捐献意愿不冲突,在登记器官捐献时可以同时登记遗体(组织)捐献。
捐受双方是否可以了解对方信息
根据国际惯例及我国现行政策,在捐献者和接受者之间采用双方互不知晓信息的“双盲原则”。如果捐献者和接受者双方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会告知捐献者家人有关器官接受者移植手术后的进展,并且可担任“捐”与“受”双方的联系人,传递关怀。
植物人可以进行器官捐献吗
对于大众而言,“植物人”和“脑死亡”是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植物人”即“植物状态”,是指患者对自身和周围的环境完全丧失意识,但他们还存在部分觉醒状态。植物人还存在吸吮、咀嚼等原始反射以及自发性睁眼等基本反射,因此植物人不能直接进行器官捐献。
人体哪些部分可以用于捐献
当生命离去时,经评估功能良好的肝脏、肾脏、心脏、肺脏、胰腺、小肠等器官,眼角膜、皮肤等组织可以用于捐献。
有捐献器官意愿者如何报名登记
方式一:微信关注“柳州市人民医院智慧医院”公众号,进入首页找到“施予受”器官捐献登记,打开“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服务网”小程序,进入登记。
方式二:在器官捐献网站(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完成器官捐献登记手续。
方式三:关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微信公众号,在线登记捐献意愿。
方式四:本人带上身份证到柳州市红十字会进行现场登记。
捐献器官是否可以指定给特定人员
每一个生命都是可贵的,捐献的器官根据国家器官分配和共享政策,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公平、公正进行分配,将会分配给最适合的器官衰竭患者。
器官捐献是挽救垂危生命、传递人间大爱、展示人性光辉、体现社会进步文明的崇高行为。对于那些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来说,是重生的希望;对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属来说,是生命的延续,是寄托哀思和发扬博爱精神的特殊方式;对社会来说,更是体现了人间大爱和人性光辉,值得全社会高度赞扬和传承。
(柳州市人民医院 莫昭媛)